论述题

试分析比较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的政治思想。

【正确答案】

( 1 ) 儒家的政治思想
儒家的政治思想是仁政、 王道和礼制, 其政治理想是实现 “ 天下大同 ” 和 “ 大一统 ” , 其政治学主要是阐述君臣关系、 官民关系。 孔子的 “ 君事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 ” 、 孟子的 “ 民为重, 社稷次之, 君为轻 ” 和荀子的 “ 从道不从君, 从义不从父, 人之大行也 ” , 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
①礼制和仁政
儒家的基本范畴是礼与仁。 孔子对礼与仁作了系统的阐述, 并构成了孔学的理论基石。 孟子系统发挥了其仁说, 荀子则全面展开了其礼论。 宋儒把礼发展成为 “ 理 ” 。
②政治和伦理结合
儒家认为, 政治是伦理的扩大, 伦理是政治的基础, 忠是孝的扩大。 他们认为修身、 齐家是治国、 平天下的前提。 理想的君和 “ 圣 ” 是一致的, 政和 “ 正 ” 是相联的, 儒家所提倡的 “ 礼 ” , 既是政治准则又是道德规范。
③治国方略方面
主张以德为主、 德刑相辅。 如何治民, 统治阶级历来有德与刑两手, 即镇压与教化并用。
a . 孔子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管理民众, 是最高尚的政治。 他认为理想的政治是免刑、 无讼和免除残暴及虐杀。 孔子倾向于重德轻刑;
b . 孟子继续了这个传统, 主张 “ 省刑罚 ” , 提倡以教化为主;
c . 荀子主张 “ 重法 ” , 提倡 “ 禁之以刑 ” , 但他的 “ 重法 ” 和 “ 隆礼 ” 相联的, 二者并重。 他把刑看作是减少犯罪、 进行教化的一种手段。 荀子的德刑并重与孔子和孟子不同。
④现实政治方面
儒家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双方都要承担义务, 从理论上说, 被统治者有权利反抗不正常承担义务的统治者。 “ 仁政易行 ” 则提倡分清 “ 不能 ” 与 “ 不为 ” 之间的区别 , 即 “ 不去做 ” 与 “ 做不到 ” 之间的差异。 而其 “ 无恒产 , 因无恒心 ” 也体现了民本思想。
⑤国际政治方面
儒家主张 “ 华夷之辨 ” 。 华夷之辨在古代促进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 , 在近代则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阻碍力量。
( 2 ) 墨家的政治思想
“ 尚贤 ” 、 “ 尚同 ” 是墨子的在政治方面的主张。 二者的结合反映了墨子独特的治国理念。
① “ 尚贤 ” 是指任用人才, 不计出身贵贱, 一切以能力为准。 墨子 “ 尚贤 ” 主张的独特之处在于, 他能把 “ 尚贤使能 ” 的范围扩展到 “ 农与工肆之人 ” , 从而打破了血缘和阶级的界限, 这为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广泛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 “ 尚同 ” 是指一切有关善恶、 是非的意见都必须统一、 服从于上级, 一方面人们在思想上要采纳一个标准, 不能一人一义; 另一方面, 要求人们在行动上和上级保持完全一致, 不准自行其是。 墨子率先揭示了国家这种变化的客观必然性, 这是墨子的独到之处。 但是, 墨子 “ 尚同 ” 说的专制色彩太浓, 会引起暴政和集权。 这一思想经过法家的吸收和改造, 成为中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之一。
( 3 ) 道家的政治思想
道家崇尚自然, 根据天道无为提出无为而治、 贵柔守雌、 以柔克刚等政治、 军事策略。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一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二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 蔑视礼法, 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 4 ) 法家的政治思想
①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 法家重视法律, 反对儒家的 “ 礼 ” 。 他们认为, 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 与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②法家依功利的与工具的原则, 为消解氏族贵族统治之后的、 具平民化色彩的新的国家与社会运作体制提出了方案, 他们的这种务实态度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留下深刻的影响。
( 5 ) 评述
在先秦诸子中, 在政治思想方面儒家提倡仁政和礼制; 墨家主张 “ 有为 ” ; 道家认为仁爱和兼爱都不能救世, 唯一的方法是 “ 无为 ” ; 法家则认为必须依法治国。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