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古典经济学认为公司应该如何决定最优的投资水平? 现实中公司进行投资活动时可能存在哪些无效率行为? 产生这些无效率投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何治理?

【正确答案】

(1) 公司最优投资水平的决定
古典经济学认为, 公司的最优的投资水平是使得投资限制指数最大的投资水平, 可以利用现值指数指标和净现值指标。
①现值指数指标
现值指数是投资项目未来各期收益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之比。 现值指数指标的决策准则是: 当项目的现值指数大于 1 时, 选取该项目; 当项目的现值指数小于 1 时, 放弃该项目; 当有多个互斥项目并存时, 在现值指数大于 1 的项目中选取现值指数最大的项目。
②现值指数指标和净现值指标的比较
现值指数指标与净现值指标所使用的数据相同, 都是项目的初始投资额和投资收益的现值, 但使用方法不同。现值指数度量投资收益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相对大小, 而净现值是投资收益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差。 在独立决策中, 现值指数与净现值的决策效果完全等价。 在互斥决策中, 如果各备选项目的初始投资额相同, 现值指数与净现值的决策结论也一致。 但是, 如果初始投资额不同, 两者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论。
因为现值指数刻画的是投资收益的相对值, 考虑的是项目投资使用资金的效率, 因此, 它特别适用于资本限量条件下的投资决策。
(2) 无效率行为
①消极懈怠
消极懈怠又称不作为或卸责。 通常, 管理者的消极懈怠表现在多个方面。 比如, 缺乏监督下属的热情, 在选择低成本供应商或重新安排员工等事项上不作为, 在本职工作上投入的精力太少, 专注于一些与管理公司无关或无关紧要的活动。
②自我交易
当管理者获得剩余控制权之后, 他们可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自我交易行为来为自己谋取私人利益。 他们可能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激励制度, 除获取很高的额外津贴或额外收益之外, 还享受其他非现金性特权。
③投资不足
与选择高风险的坏项目相反, 有时股东在企业濒临破产时会主动放弃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 该现象被称为投资不足。 投资不足的根源是, 项目的收益主要归债权人, 项目的相当一部分成本却要由股东承担, 并且股东分得的剩余收益不足以弥补投资成本。
④过度投资
过度投资是指接受对公司价值而言并非最优的投资机会, 尤其是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 从而降低资金配置效率的一种低效率投资决策行为。
⑤滥用反收购策略
一旦公司被收购, 损失最大的是管理者, 管理者极有可能被猎手公司解雇, 而股东可能因为新进入者拥有良好销售渠道、 超强无形资产、 优良技术等而受益。 因此, 公司管理者为了保全其在公司中的长期地位, 不惜滥用反收购策略来阻止对股东来说颇有吸引力的收购提议, 会借助反收购市场进行反收购布防。
⑥垂涎自由现金流
公司管理者愿意保留充沛的自由现金流, 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管理者可以避免因举债或发行新股而受到资本市场的审查和监督, 还可以避免还本付息压力或支付红利的压力。 二是追求管理绩效奖励。 管理者的绩效往往与公司规模的扩大以及收益的增加挂钩, 通过较少派发甚至不派发现金股利的做法, 一方面能够增加公司股东权益, 另一方面可借此增加公司的资产规模。
(3) 主要原因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无效率行为的根本原因是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完全一致, 契约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使委托人无法完全约束和监督代理人的行为, 因此代理人可能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代理问题的两个主要表现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代理人利用其信息优势, 在不同方案中做出不利于委托人的选择。 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由于代理人的行为不可观察, 并且代理人不用承担其行为的全部不良后果, 因此代理人可能为了追求其私利不惜牺牲委托人的利益。 逆向选择源于签约前的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则源于签约后的信息不对称。 显然, 任何一种情况的发生, 都会给委托人造成损失。 不论是代理人给委托人造成的损害, 还是为防止代理问题的发生或减少代理问题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措施, 都必然产生一定的成本, 这些成本都是代理成本。
当债权人将资金借给企业之后, 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对资金的控制权(至少是直接控制权), 只保留了相应的收益权。 由于债权人与股东的利益不完全一致, 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 企业的经营控制权由代表股东利益的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掌握, 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 股东可能会“损人利己” ——为维护股东自身利益采取某些损害债权人利益的举措。
(4) 治理方法
①董事会监督
对大型公司来说, 对管理者的监管可以委托公司董事会来执行, 董事会制度是最常见的公司治理机制。 董事会由公司股东选出, 代表广大股东的利益, 行使受托责任。 如果董事会监督有效, 那么, 就能够有效减缓或减少代理问题。
②建立股票期权激励制度
根据股票期权激励合同, 公司管理者的报酬至少包括两部分, 即固定年薪(基础年薪) 和按约定价格在未来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股票期权。 有些公司的管理者还可以获得从超常利润(即高出行业平均利润以上部分)中按一定百分比提取的年度红利。
③大股东治理
如果一个或少数几个投资者拥有公司很大一部分甚至绝大部分股票, 那么, 这些大股东会非常愿意监督管理者的行为, 以确保管理者的行为符合最大化股东财富的日标。 采用大股东治理可以有效地解决“搭便车” 问题。
④股票跨国上市
股票跨国上市主要包括多重挂牌上市和股票存托凭证。 多重挂牌上市是指国内上市公司同时在某一外国股票市场挂牌上市或同时在数个外国股票市场挂牌上市。 股票存托凭证是指公司运用股票存托凭证存外国存托凭证市场进行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 发行股票存托凭证也能够实现在海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目的。 让公司在严格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国外成熟股票市场上市, 相当于“外购” 或“引进” 了一种先进的公司管理制度。
⑤债权人监督
若公司举债, 那么, 公司在获得资金的同时, 引入了来自外部债权人的治理机制。 债权人会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监督,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债权人会主动跟踪借款公司的资产、 利润和现金流。 债权人通过全过程监督来保全其债权, 与此同时。 也保护了股东的利益。 第二, 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按时还本付息。 与发放新股融资不同, 还本付息具有硬约束特征。如果不能按照约定还本付息, 举债公司可能会陷入财务困难甚至破产境地,因此, 举债公司管理者为了保住饭碗, 他们会尽心尽力地工作, 想方设法提高公司的流动性, 将自由现金流审慎地进行项目投资, 而非恣意侵占。
⑥接管威胁
猎手公司可以通过敌意收购方式接管目标公司, 以获得对方的技术、 资金、 产品或实现多元化经营等。 猎手公司将接管目标公司并予以重组, 目标公司原管理层可能被弃用。 因此, 并购市场的接管威胁可以对公司管理者起到威慑作用, 促使管理者用心经营, 努力提高公司效率。
⑦订立累积投票制度
根据累积投票机制, 在选举董事时, 股东拥有与当选董事总人数相当的投票权, 股东可以将这些投票权集中投向一名董事候选人, 也可以分散投向多位董事候选人, 最后按得票多寡决定董事候选人能否当选。 累积投票机制可大大增强小股东用手投票的激励, 减轻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错配程度。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