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自然环境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气温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如∶如热天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的反应,发生反社会行为。世界上炎热的地方,也是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
(2)自我调控因素该因素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自我意 识是人格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控制三个子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健康的人 格是自我的内在统一。认识自我,愉快地接纳白我,延伸自我和创造自我,是健康人格 的四步曲。
(3)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 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 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更重要。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 结果。
(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 着相似的方向发展。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影响力 的强弱也要看行为的社会意义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这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 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5)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间不仅有自然的遗传因素,还有社会的遗传因素。 这种社会的遗传因素表现在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某些人格特质。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和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 和人格差异的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下,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惜弱,做事缺乏主动 性在放纵型的教养方式下,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孩子能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 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等。
(6)早期童年经验 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可能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但二者 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早期童年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 决定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7)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学校中教师、学生班集体、同学与同伴关系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教师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 用∶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少年同伴群体也是一个结构分明的集体,上 下级关系,平行关系等对儿童的人格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入格是先后天的合金,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其中教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