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李元龙,南京市六合县大泉村支部书记,一位脚踏实地的好村官。“为官要讲官正,做人要讲人品”,这是他的人生格言。村民把他比作大泉村的一棵大树。他是农民的好支书、农民的好儿子,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公仆。他死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拥有的是淳朴农民最真挚、最深厚的感情。

郑培民立志“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恪守“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事,而不是享清福”的信条。牛玉儒坚持做官不谋私利,一心只为老百姓,用自己的一生履行着共产党人的誓言。

这些新时期优秀的共产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为党旗增添了光彩。他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崇高理念的生动体现,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光辉典范,是我们所有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

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自拟题目,用不少于800字的篇幅进行论述,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有说服力。______

  • 1、
【正确答案】 1、

为官和做人

立国先立人,立人先立德。这句经典全面阐释了国家、个人与道德的关系,即“立国”先要“立人”,因为“立人”是根本;“立人”先要“立德”,因为做人、做事都要以“德”为先。近年来,频发的涉及领导干部的“裸聊门”、“微博门”、“艳照门”、“日记门”等丑闻事件频遭网络媒体曝光,不断将官员的道德问题置于舆论浪尖。这不仅深深伤害了公众感情,败坏党风政风,带坏民风良俗,更引起舆论广泛质疑和诟病。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做好官做好人看作是从政为官的美德。我国古代不乏为官清廉而名垂青史者:一钱太守刘宠,二不尚书范景文,三汤巡抚汤斌,四知先生杨震。这些清官廉史,来也两袖清风,去也两袖清风,但却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无穷的思考。

百行德为先,为官先做人。做官的学问其实就是做人的学问,怎样当官体现了怎样做人,有什么样的“人德”,就有什么样的“官德”。所以说做官与做人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做官”要先学会“做人”,“做人”是“做官”的前提和基础。为人不正,为官必邪,所以,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为官者必须常自清、自查的行为准则。做人左右逢源、圆滑世故,为官必定是欺上瞒下,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做人孤芳自傲、夜郎自大,为官一定脱离群众,官本位主义严重。因此,做官必先做人。

做人不能失去高尚的人格。没有高尚的人格做基础,为官从政就容易跌跤。譬如,为了追名逐利,不惜趋炎附势,请客送礼,四处钻营,抱大腿,找靠山,不要人格和尊严;为了功成名就,不择手段,尔虞我诈,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自我感觉也许不错,但不知有多少人在背后痛骂。可想而知,他们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名与利”能够维持多久?而一旦事情败露,反倒会身败名裂,让人耻笑。做人是一生一世的事,而做了“官”之后的做人问题更是一种考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解民忧、恤民情,为民谋福,“官”位才保得住,“官”才能当得稳。

做官不能失去为官的正。“正”是为官之根本,是衡量做官是否称职的杠杆,也是“官德”的具体体现。为官不正民必忿之,民心不可违,失去民心,头上的“乌纱”也就难保。胡长清、成克杰等就是一个好的例子,他们贪污、受贿、吸民血,私欲膨胀,中饱私囊,失去了为官的正,最终也就沦陷为人民的罪人。所以为官一定要正.在处理公私利益方面,要立公废私,大公无私,面对亲情勇于唱黑脸;在工作方面,要正人正已,严于律己,废寝忘食,敢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在生活方面,面对酒绿灯红的花花世界,要经受得住诱惑,作风要实,思想要正,守住“阵地”,站稳立场,不为各种腐朽思想所左右。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好人,当一个好官。

为官要坚守住做人的底线,做人要崇尚高尚的人格。党员领导干部应常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始终保持坚定的党性、良好的品行、先进的表率,则我国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完成之日必不远矣。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