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上所做的报告
材料2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源自诗经中的“小康”一词,代表着几千年来中国人对殷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今,延续了几千年的贫困难题,进入了决战决胜的倒计时。
这是一项不停刷新的“纪录”:4月25日,贵州18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县退出实现任务过半;4月29日,山西17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最后17个贫困县也将于年底前全部摘帽;4月30日,甘肃18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县数量减至39个……从2012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9899万,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今年,减贫力度仍将在1000万人以上,实现30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
这是一条不断抬高的“底线”:今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加上从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平移的补助资金折算为人均9元,达到每人每年69元;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全再涨5%,1.18亿名退休人员受益……
这是一张逐渐织密的“安全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超过9.4亿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12.27亿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16.38万个,养老服务床位746.3万张。
摘自齐中熙、叶昊鸣:《保障再加力,民生更实惠——从百姓获得感传递出的中国经济温度》,2019年5月10日
材料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摘编自2019年4月2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材料4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要摸清底数,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各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责任,亲力亲为抓好脱贫攻坚。省级分管扶贫的负责同志要抓好工作落实。各行业部门要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按照尽锐出战要求,切实履职尽责、合力攻坚,对责任不落实、政策不落实、工作不落实影响任务完成的要进行问责。党中央制定了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各方面都加大了力度,但不能放松。脱贫既要看数量,又要看质量。要逐一研究细化实化攻坚举措,攻城拔寨,确保完成脱贫任务。
摘自习近平2019年4月16日在“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问答题
结合材料1、材料2,说明应如何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正确答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跨过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全面小康有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更全面的要求,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层次多,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坚持一定标准,又防止好高骛远;既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如何理解材料3所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如何理解材料3所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正确答案】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要正确认识面临的短板问题,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要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切实加大工作力度。 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还有不到两年时间,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把扶贫工作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要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健全社保兜底机制。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说明脱贫攻坚的标准,如何理解“脱贫既要看数量,又要看质量”?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说明脱贫攻坚的标准,如何理解“脱贫既要看数量,又要看质量”?
【正确答案】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一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 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要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确保脱真贫、真脱贫。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要做好异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分析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说明如何做好2020年之前的脱贫攻坚工作。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分析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说明如何做好2020年之前的脱贫攻坚工作。
【正确答案】2019年3月,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这些年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进一步做好扶贫攻坚工作:一是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二是要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加大对非贫困县、贫困村内贫困人口的支持,严格执行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要整治问题不手软。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格局,贯彻精准脱贫方略,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