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据以下情境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市公民张某(女)乘坐公交车时因错过下车站点,要求司机李某立即停车,李某因不能违规随意停车予以拒绝。张某勃然大怒,冲至驾驶室旁辱骂李某,李某言语反击,张某情绪激动,突然出手击打李某头部,然后抢夺李某手中的方向盘,导致公交车撞在路边大树上,张某面部受伤流血,李某和车上10余名乘客也有不同程度受伤,车辆受损。李某立即拨打110报警。现场迅速聚集上百名群众围观,交通严重拥堵。
民警迅速到达现场后,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有: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第三条规定:“公安民警现场采取处置措施,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使用较轻处置措施足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较重处置措施。公安民警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应当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激化矛盾;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的,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妥善处置。”第十三条规定:“现场处置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的,公安民警应当按照本规程第七章的规定报告情况,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救治受伤人员,保护现场。”
A项错误,民警迅速到达现场后,将张某带离现场立即予以拘留的措施不恰当,应当先处置现场紧急情况,再将张某带离现场予以拘留。
B项正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第十三条规定:“现场处置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的,公安民警应当按照本规程第七章的规定报告情况,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救治受伤人员,保护现场。”
C项正确,疏散围观群众有助于缓解交通,控制事态发展。
D项正确,疏导交通恢复社会秩序有助于通堵塞,缓解压力,减少社会危害性。
故正确答案为BCD。
经过调查取证,对张某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认定正确的是:
本题考查刑法。
A项错误,张某的违法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不是涉嫌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身体健康。本题中张某侵犯的是不特定多人的生命、身体健康。所以不符合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故此项错误。
B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本题中张某不符合寻衅滋事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故此项错误。
C项正确,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罪名,是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19年1月8日联合印发并实施《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乘客在公共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抢夺方向盘、变速杆等操纵装置,殴打、拉拽驾驶人员,或者有其他妨害安全驾驶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张某抢夺方向盘、殴打驾驶人员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项错误,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飞机,已经或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题中张某没有破环交通工具的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C。
本次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网民在公安机关“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平安警苑”平台留言,对张某强烈谴责,希望从严从重处理张某。作为后台留言管理民警,对该案件舆情应对的恰当措施是: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
在重大案件的突发舆情应对中,部分舆情曝光初期,舆论场中真相不明,信息混杂,此时的舆情处置工作极为关键,处置得当民众能及时知晓真相,舆论平息,处置不当则容易滋生谣言,导致舆论产生焦虑、恐慌情绪。公安政法类媒体要把握好报道的方向、节奏和深度,将读者的情绪引导到同情受害者、理性平和地分析案情上来。在媒体正面声音的引导下,由案件引发的舆情很快就趋于平静。
A项错误,现场视频不能直接通过民警对外发布,与网民互动。故此项错误。
B项错误,没有法律依据可以对张某从严从重处理。故此项错误。
C项错误,不能保留网民“人肉搜索”张某的留言,此类留言会引起负面反应,不利于案件处置。虽然张某有违法行为,但应该由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处理,张某仍有基本人权。不应被网民“人肉搜索”。故此项错误。
D项正确,依据依据新闻通稿发布案件情况,能正向引导舆论方向,在媒体正面声音的引导下,由案件引发的舆情很快就趋于平静。故此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作为社区民警,针对此事件组织辖区群众开展情境模拟,引导“司机及其周围其他乘客”扮演者分别作出最恰当的行为选择是: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
乘客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与正在驾车行驶中驾驶员发生争吵,攻击驾驶员,其实是一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的行为,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对于任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大胆地出来制止,向公交车司机发起攻击,这就是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任何乘客都有义务保护全车人的生命安全而制止不法侵害。根据一般治安规范应当做到:1、驾驶员不能松手,必须把稳方向盘,尽量保持行车路线,保证乘客及车辆安全;2、立即选择安全地点靠边停车;3、按车载治安按键,在车载监控视频下尽快拨打110报警电话,并向GPS调度中心、车队和公司领导报告;4、等待公安机关民警到现场处置;5、始终使自己置身车内监控器监控范围内;6、留下至少两名目击证人及其联系方式。
A项错误,题干中张某勃然大怒,冲至驾驶室旁辱骂李某,李某言语反击,张某情绪激动,突然出手击打李某头部,然后抢夺李某手中的方向盘的行为,已经不能让司机继续驾车。所以司机不予理睬,继续驾车的行为不恰当。故此项错误。
C项错误,乘客不应大声斥责张某无理取闹,大声斥责张某可能会使事态恶化,加深矛盾。而应上前制止张某,并进行劝阻。故此项错误。
D项错误,司机还击张某是违法行为,所以司机靠边停车,还击张某的行为不恰当。故此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