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的屯田包括( )。
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 汉武帝刘彻元狩四年(前 119) 击败匈奴后 , 在国土西陲进行大规模屯田, 以给养边防军, 这就是边防屯田。 自此经魏晋南北朝、 隋唐以至两宋、 元、 明、 清, 各代都推行过边防屯田 。 明代继承元代的军户制度,军户子孙世代为兵, 作战而外, 平时屯种。 明代为充实边防力量, 还鼓励商人运粮至边地仓库交纳, 由官府给与盐引; 而盐商惮于长途转运粮食, 乃在官府拨给的边区荒地上招募游民屯垦, 以所获粮食, 换取盐引 , 称为商屯,但这种方式在整个屯田事业中所占比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