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A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A公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按季计算汇兑损益。每半年编制一次财务报表。2×18年1月1日有关外币账户期初余额如下:
问答题
编制第一季度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相关会计分录为: ①借:银行存款——美元 (800×6.15)4920 贷:实收资本 4920 ②借:原材料 (50×6.12+50)35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0.52 贷:应付账款——美元 (50×6.12)306 银行存款——人民币 (50+60.52)110.52 ③借:应收账款——美元 (20×6.10)122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2 ④借:银行存款——美元 (200×6.08)1216 财务费用 4 贷:应收账款——美元 (200×6.10)1220 ⑤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21 贷:银行存款——美元 (20×6.05)121 ⑥借:银行存款——人民币 (50×6.06)303 财务费用 2 贷:银行存款——美元 (50×6.10)305 ⑦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50 原材料 250 ⑧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 18.36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300×4%×3/12×6.12)18.36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第一季度末产生的汇兑损益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3月31日,计算第一季度末产生的汇兑损益: 银行存款(美元)产生的汇兑差额=(600+800+200—20—50)×6.12一(3660+4920+1216一121—305)=一6.4(万元人民币)(损失) 应收账款(美元)产生的汇兑差额=(300+20—200)×6.12—(1830+122—1220)=2.4(万元人民币)(收益) 应付账款(美元)产生的汇兑差额=(80+50)×6.12一(488+306)=1.6(万元人民币)(损失) 因此,第一季度产生的计入财务费用的汇兑损益=—6.4+2.4—1.6=—5.6(万元) 长期借款——本金(美元)产生的汇兑差额=300×6.12—1830=6(万元人民币)(损失) 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美元)产生的汇兑差额=(12+3)×6.12一(73.2+18.36)=0.24(万元人民币)(损失) 相关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美元 2.4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5.6 贷:银行存款——美元 6.4 应付账款——美元 1.6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 6.24 贷:长期借款——本金(美元) 6 ——应计利息(美元) 0.24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编制第二季度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相关会计分录: ①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505.1 贷:应付职工薪酬 180 原材料 325.1 ②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18.75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3×6.25)18.75 ③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6.5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6×6.25—121)66.5 ④6月30日,10台Z型号机器的可变现净值=8×10×6.25—50=450(万元人民币),成本=356+120=476(万元人民币),Z型号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发生减值,因此Y材料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Y材料的可变现净值=8×10×6.25—120—50=330(万元人民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56—330=26(万元人民币)。相关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26 贷:存货跌价准备 26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第二季度末长期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长期借款——本金(美元)产生的汇兑差额=300×6.25—300×6.12=39(万元人民币)(损失) 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美元)产生的汇兑差额=(12+3+3)×6.25一[(12+3)×6.12+3×6.25]=1.95(万元人民币)(损失)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40.95 贷:长期借款——本金(美元) 39 ——应计利息(美元) 1.95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编制第三季度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不考虑汇兑损益的确认)。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①X专利技术的初始入账价值=900+400+18.36+6.24+505.1+18.75+40.95=1889.4(万元) 借:无形资产 1889.4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1889.4 ②借:银行存款——美元 (8×5×6.30)252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6.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21 ——公允价值变动 66.5 投资收益 131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