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要不要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等学生回答完了之后,和老师反馈,之后要不要给学生等待的时间,就两个等待时间,你觉得有必要吗?
提问和回答,不管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还是教师提问还是学生回答,都是一个“反馈—调整”的过程。这并不只是单向的让学生对某个问题更明白,而是双向的让教师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
学生提问,得到教师的回答,然后拿教师的反馈对比自己认为的答案,进而调整自己的知识,这就是一个有效的“反馈—调整”的过程。同样,教师提问,得到学生的回答,教师就能了解学生到底学会了没有,有没有误解和不明白的地方,继而发现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讲清楚,然后进行及时的弥补,这也是一个有效的“反馈—调整”的过程。
如果没人提问,也没有回答,那么完全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脱口秀。学生们在底下干啥,教师根本没法知道。
也许在听课,而且都明白,并且还在纳闷为啥老师在这么简单的东西上面浪费这么多时间;也许在努力听讲,但是就是跟不上,并且在纳闷老师怎么讲得这么难;也许在逛Facebook;也许在网购;也许在异想天开为啥老师这么帅气潇洒。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要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教育学研究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动机。怎么样调动学生的动机,这是非常难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种做法就是把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千个小话题,每个小话题十到十五分钟左右,刚好是一般人类的“三分钟热度”(其实是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热度)开始消退的时间。然后在小话题与小话题之间,留足问问题的时间,一般叫用于澄清的暂停时间。学生可以在这段时间内思考回味刚刚得到的知识,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提问不明白的地方。
当然,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这些暂停时间可以问任何问题,一般得到的也是一片沉默。
所以,要想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进来,教师提问的方式方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