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二)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孟姜女的故事源远流长,其面貌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现今的孟姜女故事与其雏形相比,已有天壤之别,其演变轨迹颇令人玩味。
孟姜女故事最早见载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过,当时丝毫见不到今天故事的影子,甚至连孟姜女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只是记载了齐国将领杞梁战死后,齐候归来时路遇其妻而吊,杞梁妻因野外凭吊不合礼法而表示不满。这是因为尽管周王朝已风雨飘摇,但其礼法观念却仍扎根于人们的头脑中,成为人们不自觉的行为准则。
《左传》的作者着眼于这个故事知礼法、助教化的一面,忽略了情感因素,不过,后来出现的《礼记·檀弓》篇重述这个故事时加了“其妻迎其柩而哭之哀”一句,透露出杞梁对丈夫的感情,一个恪守礼法的形象,被注入了人的血色,这个微小的变化不仅表现了历史对传说的制约,也为后来故事的演化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与此同时,《孟子》《淮南子》诸书中,也都有了相应的俌演。
从汉代开始,孟姜女故事开始出现分化。一方面它受到诗人的关注,另一方面,________。相对而言,诗人对孟姜女故事只是赞叹和感慨,是前代悲歌哀哭传统的符号化印记,如王褒的《洞箫赋》把杞梁妻的歌声作为美妙乐曲的意象符号。而民间传说则继续其形态变化的趋势,开始向后来的“崩城”情节转化。
西汉后期,孟姜女故事在民间传说中开始出现了哭夫崩城、殉夫死节的情节,这大概与汉代注重天人感应,愿意在想象中创造奇迹的风气有关。刘向《列女传·齐杞梁妻》的记载尤为详细,不仅保留了《左传》中孟姜女“知礼”的旧貌,而且在其身上増加了“贞”的属性。从故事的实际内容来看,这种“贞”既有服从礼教的一面,也有超越礼教、忠于爱情的一面,后者所占比重也许更大。自此,对爱情的忠贞成为孟姜女故事的主导方面,并为后来的故事奠定了基本框架。
唐代是孟姜女故事最终基本定型、更富传奇色彩的时代。其进步表现在:首先,故事正式与秦始皇修筑长城联系在一起;其次,增加了许多情节和细节,加强了故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代表性文献有两种,一是唐玄宗时所出《琱玉集》引录《同贤集》,记述杞梁为秦始皇修筑长城时逃入孟家后园,见孟女沐浴,孟女以此为由强嫁,婚后杞梁返役后被殴致死,尸体被筑入城中。孟女往赴悲哭,收尸归葬。二是敦煌曲子词所记片段,其中不仅包含千里送寒衣的情节,还首次出现孟姜女的名字,结束了女主人公名字不确定的历史。唐代以后孟姜女故事出现在包括变文、话本、弹词等几乎所有的通俗文学艺术形式中,出现了数以百计的作品。但就其情节内容而言,基本上没有离开唐代孟姜女故事的规模和范围。
如果说孟姜女故事在《左传》中的记载是以真实史料为主,刘向《列女传》的记载是史料与传闻参半的话,那么唐代便是以虚构的传奇故事为主了。这样的走向从表面上看是离历史的原貌愈来愈远了,但如果认真考察一下每次故事变化的背景,就会发现它们所超越和偏离的只是故事原型的历史背景,而又不知不觉地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唐代的孟姜女故事虽然较之前的年代有了很大变化,但仍可从中看出当时社会的影子。据顾颉刚先生考证,唐代的孟姜女故事之所以有了秦始皇修长城的内容,一方面是受到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因为唐代滥用徭役,百姓不堪其苦,故有此说。而唐代的孟姜女故事之所以富于传奇色彩,则与唐代盛行传奇小说不无关系,这样看来,传说故事乃至文学艺术对生活的每一次超越,都要伴随生活对它的制约。但每一次超越并非是对前一次的简单重复,而是一次升华。这种超越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艺术家对生活的概括和升华,而生活对它的制约则又使它更为坚实,更富有生活的底蕴。

单选题

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通过画线位置,定位第四段。根据“一方面······另一方面······”可知,孟姜女故事受到 了两方面的关注,一方面受到诗人的关注,另一方面为画线句,对应后文“民间传说”。且根据“继续其形态 变化的趋势,开始向后来的‘崩城’情节转化”可知,横线处体现民间传说对其的加工,C 项当选。
B 项“史书”、D 项“学者”为“官方说法”而非“民间传说”;A 项“传播范围”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文段出处】《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单选题

根据文章,“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这个情节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期?(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根据“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可知,杞梁死后,杞梁妻子对 着城墙痛哭,把城墙哭倒了。根据文章第五段首句“西汉后期,孟姜女故事在民间传说中开始出现了哭夫崩城、 殉夫死节的情节”,说明第一次出现该情节是在西汉后期,对应 A 项。 故正确答案为 A。
【文段出处】《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单选题

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A 项,根据第五段“刘向《列女传·齐杞梁妻》的记载尤为详细,······自此,对爱情的忠贞成为 孟姜女故事的主导方面,并为后来的故事奠定了基本框架”,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B 项,定位第三段“《礼记·檀弓》篇透露出杞梁妻对丈夫的感情”,而根据第五段“刘向《列女传·齐 杞梁妻》的记载尤为详细,······自此,对爱情的忠贞成为孟姜女故事的主导方面”可知,选项表述错 误,排除;
C 项,根据第七段“据顾颉刚先生考证,唐代的孟姜女故事之所以有了秦始皇修长城的内容,一方面是受 到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因为唐代滥用徭役”可知,选项表述正确,当选;
D 项,根据第三段“《左传》的作者着眼于这个故事知礼法、助教化的一面”可知,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文段出处】《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单选题

文章最后一段意在说明(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文段开头引出唐代的故事发生了超越和偏离,接着指出故事超越和偏离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思潮的影 响和制约。中间用唐代的孟姜女故事演变的例子进行论证说明,最后对文段观点进行总结,即“这种超越代表 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艺术家对生活的概括和升华,而生活对它的制约则又使它更为坚实,更富有生活的底 蕴”,则文段结尾观点为重点内容,对应 A 项“社会生活的制约是民间故事得以完善的前提”,当选。
B 项,文段并没有提到“审美价值”,无中生有,排除;
C、D 两项,文段虽然表达出传说故事在不同时期内容形态不同,并且受到所处社会文化的影响,但是文段 更加侧重强调民间故事因为社会生活的制约,才变得更加完善,C、D 两项表述为非重点内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文段出处】《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单选题

这篇文章最适合作为以下哪个论文的参考文献?(     )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文段通过列举不同时期孟姜女故事的不同内容形式,指出故事变化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和 制约,最后一段论述核心观点,因为受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制约,孟姜女故事随着时代更迭不断地超越,使孟姜 女故事更为坚实,更富有生活的底蕴,对应 D 项,当选。
A 项,文段主要描述了孟姜女故事在不同时期流传内容的演变,得出传说故事的文化意蕴,文段并未提及 “地域流传”,无中生有,排除;
B、C 项,文章以关键线索“孟姜女故事”为切入点进行探讨,B、C 项均未提及关键词“孟姜女故事”,排 除。 故正确答案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