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一:20×1年8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甲公司发行普通股8000万股,购买丁公司持有的70%的乙公司股权,12月31日派7名成员,控制乙公司财务和决策,不存实际障碍。12月31日,乙可辨认净资产经调整后的公允价值为64000万元。当时乙股本10000万元,资本公积20000万元,盈余公积14400万元,未分配利润19600万元,甲公司股票当日收盘6.3元,20×2年1月5日,股权转移登记完成,每股6.7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4000万元,1月7日,验资当日每股6.8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未发生改变,用银行存款支付评估费200万元,法律咨询费300万元,支付券商佣金2000万元,甲乙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
资料二:20×2年3月31日,甲支付3600万元购买丙公司30%股权实施重大影响,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12160万元,可辨净资产公允价值13000万元,其中一项无形资产公允840万元,账面价值480万元,无形资产可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摊销,固定资产公允价值1200万元,账面价值720万元,可使用年限6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丙公司4月至12月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
资料三:20×2年6月20日,甲将A产品给乙公司,售价360万元,成本280万元,乙将其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马上投入使用,预计使用5年,按年限平均折旧法计提折旧,至年底未收到货款,甲对1年应收账款按账面余额5%提坏账准备。
资料四:乙公司净利润60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增加600万元,乙公司20×2年12月31日股本10000万元,资本公积20600万元,盈余公积15000万元,未分配利润25000万元,20×3年结清了20×2的A产品的应收款,假定17%的增值税率,售价不含增值税,净利润10%提法定盈余公积,不提任意盈余公积。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甲公司合并乙公司购买日,说明理由,计算商誉,写出分录;
(2)确定甲公司对丙公司投资应用的核算方法,并说明理由,甲对丙长期股权投资分录,计算20×2年确认投资收益,编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时账面调整分录;
(3)20×2年底,甲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调整,抵销分录;
(4)20×3年底,抵消上年未实现内部交易对期末未分配利润影响分录。____
(1)购买日为20×1年12月31日,因为此日甲公司可控制乙公司财务和决策,并不存实际障碍。
甲公司为购买乙公司股权支付的对价应根据购买日当日甲公司的股价确定,而计算商誉时需要的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也应该考虑购买日当日的净资产公允价值。
甲公司为购买乙公司股权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为:6.3×8000=50400万元
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为:64000×70%=44800万元
确认商誉金额为:50400-44800=5600万元
相应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乙) 50400
贷:股本 8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2400
借:管理费用 500(200+300)
贷:银行存款 500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所以甲公司支付的200万评估费和300万法律咨询费计入管理费用。投资企业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所以支付券商的费用冲减资本公积。
企业在实务操作中,应当结合合并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判断。同时满足了以下条件时,一般可认为实现了控制权的转移,形成购买日。有关的条件包括:
①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等内部权力机构通过。企业合并一般涉及的交易规模较大,无论是合并当期还是合并以后期间,均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在能够对企业合并进行确认、形成实质性的交易前,该交易或事项应经过企业的内部权力机构批准,如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其内部权力机构一般指股东大会。
②按照规定,合并事项需要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已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购并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取得相关批准文件是对企业合并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前提之一。
③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作为购买方,其通过企业合并无论是取得对被购买方的股权还是取得被购买方的全部净资产,能够形成与取得股权或净资产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一般需办理相关的财产权交接手续,从而从法律上保障有关风险和报酬的转移。
④购买方已支付了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并且有能力、有计划支付剩余款项。购买方要取得与被购买方净资产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其前提是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一般在形成购买日之前,购买方应当已经支付了购买价款的大部分,并且从其目前财务状况判断,有能力支付剩余款项。
⑤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享有相应的收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2)甲公司对丙公司的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因为甲公司能对丙公司实施重大影响。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非控股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包括购买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投资企业取得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以后,对于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区别情况分别处理。
①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该部分差额从本质上是投资企业在取得投资过程中通过购买作价体现出的与所取得股权份额相对应的商誉及被投资单位不符合确认条件的资产价值。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两者之间的差额不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
②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体现为双方在交易作价过程中转让方的让步,该部分经济利益流入应作为收益处理,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因此,相应的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丙) 3600
贷:银行存款 36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丙) 300(1300×30%-3600)
贷:营业外收入 300
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的份额(法规或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损益除外),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在确认当期投资损益时需考虑投资时丙公司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对丙公司净利润的影响。
丙公司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净利润=1000-(840-480)÷12÷5×9-(1200-720)÷12÷6×9=886万元
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886×30%=265.8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丙) 265.8
贷:投资收益 265.8
(3)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200(6000×70%)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420(600×70%)
贷:投资收益 42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20
期末少数股东权益金额=70600×30%=21180万元
抵消分录为:
借:股本 10000
资本公积 20600
盈余公积 150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25000
商誉 5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5020
少数股东权益 21180
借:投资收益 4200
少数股东损益 1980
年初未分配利润 196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600
年末未分配利润 25000
将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
借:营业收入 360
贷:营业成本 280
固定资产——原价 80
将本期多提折旧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积折旧 8(80/5×6/12)
贷:管理费用 8
将应收应付账款抵消
借:应付账款 421.2(360×1.17)
贷:应收账款 421.2
将本期计提坏账准备抵消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1.06(360×1.17×5%)
贷:资产减值损失 21.06
(4)20×3年底,将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80
贷:固定资产——原价 80
将期初累积多提折旧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积折旧 8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8
将本期多提折旧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积折旧 8
贷:管理费用 8
抵消坏账准备的期初数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1.06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