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材料:
我的课有一个惯例,就是课前会按照学号顺序抽一名学生进行“一分钟讲演”。这次公开课上的讲演轮到了魏霞,而她是一个说话结结巴巴、胆小的女同学。在公开课前,为了鼓励她,我在课下曾和她进行了耐心的交流,告诉她老师相信她,并且给了她一些建议,但是魏霞同学仍然不太自信。我想,要不然这次就算了吧。
公开课当天,和学生互相问好之后,我准备直接讲课。这时,魏霞同学竟然举起手来并用哆嗦的声音说:“李……老师,今天……该我……讲演……”内容是当天的新闻,她说话照样结结巴巴,但声音比平常要稍微大一些,而且看得出来,她事先做了相当认真的准备,仅凭这一点,我就应该鼓励她,而且相信她会受到鼓舞。
正当我准备热情洋溢地表扬她一番时,我转念一想,何不把我个人对她的表扬变成全班同学对她的赞赏呢?于是,我有意问全班同学:“比起过去,魏霞同学的进步大不大?”
“大。”同学们一致说。
“好,那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魏霞同学的进步表示祝贺。”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来自同学的鼓励无疑使魏霞振奋,自此之后她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
问题:
【正确答案】李老师贯彻了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①疏导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李老师耐心地和魏霞进行了交流,表达了老师的信任,并提出建议,体现了疏导原则。 ②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材料中,李老师在知道下一次演讲人是魏霞以及魏霞的情况后,主动在课下和她交流并给出了适合她的建议,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③长善救失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材料中,李老师在教育中善于抓住魏霞的闪光点,通过肯定魏霞认真准备并在公开课上主动发言这一行为,激励其继续努力。 ④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材料中,李老师将对魏霞个人的表扬变成全班同学对她的赞赏,一方面,这能够让魏霞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关怀,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对全班同学来说也是一种正面教育,能够营造一种积极进取、追求上进的良好班级氛围。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