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据下面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三年级学生小峰是个成绩中等、平常不多言多语、但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的孩子。他隔三差五就得出点状况、惹点事端,要么在安静的课堂上把他的铁皮笔盒故意掉落在地上,要么在同学们认真听课时飞个纸飞机,要么在同桌起来回答问题时把椅子移开,要么就把前排女同学的辫子悄悄系在椅背上……每当班主任赵老师批评时,小峰态度又很诚恳,而且经常是一下课,他的认错书、检讨书、保证书等就写好了,然后很欣然地在教师办公室门口等着赵老师批评,让赵老师异常头疼。赵老师为此请过家长,也非常严厉地批评过小峰,甚至让他在教师办公室罚过站,但仍然无济于事。
学校钱老师知晓后,找到小峰,一连几天与小峰聊各种各样小峰感兴趣的话题,也巧妙地把要遵守课堂纪律、要听老师的话、要做好学生的要求提了出来。在这种聊天进行到第七次的时候,小峰哭着说:“钱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真不是故意的。”钱老师反复追问,终于明白了小峰的问题所在。其实刚上学的小峰并不引人注意。二年级上期的时候,赵老师的一堂公开课上小峰不小心把铁皮笔盒碰到了地上,下课后被赵老师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此事之后小峰渐渐变成了这样。
问答题 82.针对此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让学生身处于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行为主义理论主张采用强化原则,强调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钱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张,赵老师的做法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张。所以,A、B项说法错误。常常会不自觉地效仿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乃至性格、气质和习惯,这就是学生的“向师性”。小峰的行为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没有体现出“向师性”。D项说法错误。
问答题 83.如果你是赵老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小峰的行为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消除他这种不良行为的合适方式是对他违反纪律的行为不予关注,而不是加大惩罚力度。A项做法不合适。让家长领小峰回家,教育好了再来上课。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E项做法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