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

资料: 甲公司与 A、 B、 C 公司原属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 2009 年初, 甲公司分别支付 1000 万元、 3000 万元和 9000 万元的货币资金, 取得 A 公司 10%的股权、 B 公司 30%的股权、 C 公司 60%的股权, 从而使 C 公司成为本公司的子公司、 使 B 公司成为本公司的联营企业, 投资后对 A 公司不能施加重大影响。 投资当时被投资方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 投资后的其他资料如下:
(1) 投资当年, A、 B、 C 三个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 1000 万元、 4000 万元和 6000 万元, 分别宣告并派发放现金股利 200 万元、 300 万元、 400 万元。
(2) 投资当年, 甲公司分别将其成本为 5000 万元、 6000 万元的两批自产商品按 5500 万元和 6200 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了 B 公司和 C 公司, 购货方至年末均未将相关货物售出。
(3) 2010 年年末, 甲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进行了调整: 追加投资 3500 万元, 又购入 B 公司 40%的股权, 从而实现对 B 公司的控制; 处置对 C 公司的股权投资的三分之一, 取得价款 4000 万元, 从而失去对 C公司的控制权而只能对其施加重大影响。 为简化起见, 假定 2010 年 A、 B、 C 公司实现净利润均为 0 元, 均未分派现金股利。 相关税费略, 其他业务略。
要求: 根据甲公司对 A、 B、 C 公司的股权投资业务的上述资料, 计算如下指标(金额单位: 万元):

问答题

(1) 计算确定对甲公司 2009 年度个别财务报表下列项目的影响:
①投资收益=
②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③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④投资支付的现金=

【正确答案】

 甲公司与 A、 B、 C 公司原属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 2009 年初, C 公司成为甲公司的子公司、 B 公司成为甲公司的联营企业, 投资后甲公司对 A 公司不能施加重大影响。 所以, 对于 A、 C 两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取成本法核算, 对于 B 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取权益法核算。 成本法下,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 确认投资收益, 对于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 投资单位不进行账务处理; 权益法下, 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投资收益。 因甲公司与 B 公司之间有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 应当将 B 公司净利润抵消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后再进行利润分配。
①投资收益=200×10%+[4000-(5500-5000) ]×30%+400×60%=1310(万元);
②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6200+5500=11700(万元);
③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200×10%+300×30%+400×60%=350(万元);
④投资支付的现金=1000+3000+9000=13000(万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确定对甲公司 2010 年度个别财务报表下列项目的影响:
①投资收益=
②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③投资支付的现金=

【正确答案】

计算确定对甲公司 2010 年度个别财务报表下列项目的影响
①投资收益=0;
②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4000(万元);
③投资支付的现金=3500(万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确定甲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股权投资” 项目的期末报告价值
①2009 年=
②2010 年(对 A 公司的投资) =
③2010 年(对 B 公司的投资) =
④2010 年(对 C 公司的投资) =

【正确答案】

计算确定甲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股权投资” 项目的期末报告价值
①2009 年=2009 年投资支付的现金+B 公司净利润的相应份额-B 公司宣告派发的现金股利的相应份额=13000+[4000-(5500-5000) ]×30%-300×30%=13960(万元);
②2010 年(对 A 公司的投资) =1000(万元); (成本法)
③2010 年(对 B 公司的投资) =3000+3500=6500(万元); (权益法→成本法)
④2010 年(对 C 公司的投资) =9000-4000+[6000-(6200-6000)]×40%-400×40%=7160(万元)。(成本法→权益法)

【答案解析】

【说明】 根据 2014 年修订后的准则,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缩小, 不具有控制、 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其他投资, 划为金融资产核算范围。 题中, 若根据现行规定, 对于 A 公司的投资初始确认时不能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 而应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