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1) 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 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 在这种政策下, 取得信贷更为容易, 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 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 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 在这种政策下, 取得信贷较为困难, 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 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 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2)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 改变贴现率、 改变法定准备率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 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①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 是中央银行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 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 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不足, 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 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使得利率的下降, 引起投资上升, 从而引起收入、 价格和就业的上升。 反之, 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过大, 因而价格水平有持续上涨的趋势时,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 从而引起收入、 价格和就业的下降。
②再贴现率政策
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称为再贴现, 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称为再贴现率。 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改变再贴现率。 当中央银行认为总支出不足、 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 就降低再贴现率, 扩大再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 刺激投资。
③改变法定准备率
法定准备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 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 因而称为法定准备率。 中央银行认为总支出不足、 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 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 使商业银行能够按更低的准备率, 即按更多的倍数扩大贷款; 也使商业银行形成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扩大了商业银行增加信用的基础, 增大了贷款能力。反之, 中央银行认为总支出过多、 价格水平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时, 可以提高法定准备率, 使商业银行必须按更高的准备金率也就是按较低的倍数扩大贷款; 也使商业银行准备金不足, 从而减少了贷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