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世贸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前身——关贸总协定。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贸易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条款;可预见的和不断扩大的市场准入程度,主要是对关税的规定;促进公平竞争,致力于建立开放、公平、无扭曲竞争的“自由贸易”环境和规则;鼓励发展与经济改革。
部长级会议是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由所有成员国主管外经贸的部长、副部长级官员或其全权代表组成,一般两年举行一次会议。总理事会在部长级会议休会期间,行使其职能,总理事会也由全体成员组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
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由各成员派正、副理事各一名组成,一般由各国的财政部长或中央银行行长担任。
多选题 世界贸易组织是______。
  • A.保护国际贸易的政治组织
  • B.专门协调国际间各种关系的政治组织
  • C.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组织
  • D.协调发展中国家贸易的经济组织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是负责监督成员经济体之间各种贸易协议得到执行的一个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故选C。
多选题 世界贸易组织的最终目标是实现______。
  • A.世界贸易标准化
  • B.各国利益均等化
  • C.世界贸易自由化
  • D.世界贸易稳定化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任务是:通过实施市场开发、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组织,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多选题 作为一个协调世界经贸关系的国际性组织,WTO直接面对各国和各地区的政府而不单纯是企业,WTO的主要协议中绝大多数是以约束政府为要旨的。由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 A.个人有权因国内法院判决不公直接向世贸组织争端机构提出裁决请求
  • B.法人有权因国内法院判决不公直接向世贸组织争端机构提出裁决请求
  • C.世贸组织争端机构有权直接对国内司法机关的裁判作出审查
  • D.世贸组织争端机构有权对国内立法和政策进行审查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与国内法院判决的关系如下: (一)个人或法人无权因国内法院判决不公而直接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提出裁决请求,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也无权直接对国内司法机构的裁决作出审查。 (二)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只对国内立法和政策进行审查,看国内的立法和政策是否和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一致。根据中国人世议定书的有关规定,中国在入世后的8年过渡期内,每年都要接受世贸组织16个专门小组和总理事会的分别审查。中国法院的有关判决将作为审查中国的有关立法和政策执行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在争端解决过程中,国内司法机关的判决也将成为审查国内立法和政策的事实依据,在许多案例中,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专家小组往往核对国内法院的判决,以及判决中对法律的适用和理解,以此作为审查国内法的事实依据。
多选题 以下有关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WTO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WTO于1995年1月1日建立
  • B.部长会议是WTO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
  • C.WTO总干事在部长会议休会期间,行使部长会议的职权
  • D.2001年12月11日,中国以新成员的身份正式加入WTO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总理事会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常设决策机构,在部长会议休会期间执行部长会议的各项职能。
多选题 在国际金融问题上进行协商与协作,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以上是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______。
  • A.世界贸易组织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C.世界银行
  • 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是监督汇率和政策协调,提供资金融通。其宗旨是作为一个常设机构在国际金融问题上进行协商与协作,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和实际收入的高水平;促进国际汇兑的稳定,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防止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协助成员国在经常项目交易中建立多边支付制度,使其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