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B}}给定资料{{/B}} 1.《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6亿,并且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某研究员撰文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引发了有关退休年龄、养老保障以及人口政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争论。”他认为,老龄人口增多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恐。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度提高了。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其生命体征、健康指标、体能发育,明显强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口,仍然可以从事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和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至于日常生活自理,更是不成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实属波澜不惊。该研究员还说,面对老龄化社会,引起人们忧虑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数量众多的老龄人口扶养问题,特别是“4—2—1”结构的家庭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但这里有个认识上的误区,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据某报报道,沿海某市一对退休老夫妻告诉记者说,儿女住得都不远,也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什么,一年都不回家几次。这个说忙着开会,那个说正在外地出差,总之是为了生活在奔波。无奈之下,想出了怪招:“既然他们怕回家耽误挣钱,那么干脆我们就给他们开工资,‘有偿回家’。一个月支付1000元,‘工作’就是每周回家陪我们吃顿饭,如果能经常带孩子回来,月底还有‘奖金’。” 两天后该报又报道,该市某派出所民警接到了在内地某市打工的张某的电话,说连续一个星期往父母家打电话均没人接。由于其父母均有重病,不知出了何事,他请求民警到父母家中看看。民警立即驱车前往张某父母家中,发现其父母均已去世多日。 该报记者还获悉,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下设的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接待一些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老年人,内容多为消费投诉、家庭纠纷、财产公证、再婚、立遗嘱等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经过调解,大部分老人的问题都会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2.某报2010年9月的两则报道。 “80后”小夫妻的窘境。今年30岁的C女士没有料到,在她眼里正当年的父母这么早就遇到养老难题。8年前,从老家的一所大学毕业后,C女士来到天津,英语专业的求学背景让她很快就在一家外企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两年后,她与同为异乡人的L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7年,两人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处80平方米的公寓。不久又升级做了父母,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家庭结构,即“4个老人+夫妻2人+1个孩子”。像很多“4—2—1”结构的平凡家庭一样,他们忙碌而幸福着。但今年年初,C女士60岁的父亲突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她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每月2000多的医药费,实在承受不起,更令她心疼的是,妈妈的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了。父母在哪里养老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她。她和丈夫商量,想把父母接来天津,送到小区附近的养老院,但小两口每月的工资收入8000元,在同龄人中虽不算低,但除去房子月供后只剩4000元,再刨除各种必须支出,几乎是个“月光族”,哪还有钱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令人尊敬的好护工。Z女士原来是某社区的清洁工,后来社区成立了福利中心,她便做了特殊护理工。去年她参加了市里首批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了技术娴熟的专业护工。记者领略了她熟练的职业技能,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为老人“翻身”,竟然也有技巧在里面。Z女士说,过去只知两臂用力,铆足劲头把老人翻个身。培训后才知道,如果先把老人一条腿交叉在另一条腿前,然后再翻身,不仅省力,而且老人也不感到辛苦。不久前,社区里一位老人囫囵吞下了三颗提子,噎在喉咙里憋紫了脸,正在家属手足无措之时,Z女士赶到了,她马上用专业手法为老人拍背、清喉,救了老人一命。 3.某电视台2010年9月16日的访谈节目摘录。 主持人:大家好,本月10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显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使得养老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嘉宾S:人口的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医学统计来说,人在60岁以后步入老龄,得病率、慢性疾病发生率占60%~70%,人一生中所需要的医疗费用可能在60岁以后,占到一生中的60%~70%。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可以叫未富先老,怎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可能是很严峻的问题。养老不光是期望寿命提高,还应期望健康寿命的提高。 嘉宾S:老年,应该说是每个人都要前进的那个方向,老年并不遥远,它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每个年轻人都应想到,我的明天和后天是什么样子。健康是一种储蓄,如果你身心健康直到老年的时候,咱们“年龄的红利”拿到的时间就会更长些,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长度成正比,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想到。我们中国是“百善孝为先”的国家,但对父母的孝顺,不应仅体现在金钱方面,扶养老人的理念,要从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进而关注精神的追求。其实老人不是说你给他点钱、送点肉就行了,还需要心理抚慰,比如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什么的,我们常说追求生活质量要转换成追求生命质量,生命质量不单是指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还指提高人生价值,老了得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这些,做儿女的应该想到。 嘉宾Z:现在有所谓“四老”的说法。第一要有老伴,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重要场所,所以第一要有老伴。第二要有老友,因为从医学来说,一个人有四个以上的知心朋友,寿命能够延长,健康指数能够提高。第三得有老窝,总得有一个自己的居室、自己的房间。第四要有老底,我认为这个老底不是单纯金钱的储蓄,包括什么呢,包括你的身体,你的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就是要有一些兴趣爱好。有位名人这样说过:“人的一生中应该有些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就如同生活在荒漠中一样感觉单调无聊。”为什么有的人退休后,恨不得自己快些变老?因为过去的门庭若市,一夜间变成门庭冷落,这种角色转换不适应。如果年轻时有兴趣爱好来充实生活的每一天,当角色发生变化的时候,你会仍然感觉到生命的活力,生活的充实。 主持人:刚才谈的,涉及居家养老模式,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您如何看待? 嘉宾Z:这是现实的选择,特别对于中国来讲,我们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绝对数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用传统的居家养老,靠一家一户解决养老问题一定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欠账很多,我们养老院很少,养老机构比例非常低,所以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加大投入来建立,但即使建立起来了,谁去?其实你可以调查有多少老人愿自觉去养老机构,有多少儿女是心里想但不敢说出口,把父母送去养老院。 主持人:大多都不是自愿选择,多是追不得已的。 嘉宾Z:这种养老理念是养老改革和建设的最大障碍,如果未来中国年轻人将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或放到家里养老这个问题,不是看成孝的问题,而是哪个更合理、更务实的时候,中国的养老理念就会上升一个大的台阶。中国目前有些社区有老年饭桌,老年人不必做饭,也有助于减少空巢老人的独居风险,由社区统一提供服务,老年人有了问题一般来不及拿起呼叫器,借助社区统一进行管理,和每家单独雇佣保姆效果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 嘉宾S:欧洲是最早人口老龄化的,瑞典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像德国、加拿大都是由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共同解决老年人问题,和附近的大学合作,创办老年大学,老年人可以在里面学唱歌、学跳舞、学画画。另外,养老院不仅有医生,有营养师,还有志愿者,有些国家的年轻人,从中学到大学一年有一个月到两个月去做志愿者服务,这是国外。在中国,上海是最早老龄化的。在“十一五”期间他们做了一件事,就是“9073”计划,90%的老人实行居家养老,但社区提供服务,比如有医生护士巡诊,给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提供蔬菜,一周去一到两次打扫卫生,为有些行为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等。7%的老人在社区的托老所,3%的老人在社区养老院。假定你是基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1~3”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正确答案】
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我街道社区中老龄人口持续递增,对于一些新的家庭结构而言,老龄人口赡养问题逐渐凸显。解决好老人的赡养问题,让其安度晚年,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极其重要。
为改进我街道社区老年人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第一,加大对老年人服务工作的宣传与引导,使居民充分认识到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第二,完善养老院、老年志愿者协会等机构及老年活动场所等养老服务设施;加强老年护理职业技能人员的聘用和培养;加强社区统一管理和服务,征集志愿者,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并动员其子女多回家看看。
第四,积极转变养老理念,在部分社区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更务实、合理的养老模式。
第五,明确职责,深入社区了解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摸清需着力解决的问题,认真总结后及时向上级反馈。
××街道办事处
××年××月××日
【答案解析】第一步:审清题意 题目要求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身份拟写一份指导意见,目的是要改进街道内老年人服务工作,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分析题目可知需先对我国老龄化现状进行简单介绍,谈及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而后运用过渡性语言承上启下,最后需要考生结合材料中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即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题目指明了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1~3”,因此,主要从这三则资料中提取要点。 第二步:提炼要点 背景与内涵:“资料1”指出我国养老问题的现状:我国老龄化问题突出;老年人口逐年递增,许多人在老龄人口赡养问题上存在误区。同时,人口的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 “资料2”指出了我国养老问题的另一个现状:养老问题给新型家庭结构的子女们带来很大经济负担。 重要性与必要性:由以上种种表现可以看出,解决好老人的赡养问题,让其安度晚年,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极其重要。 对策:“资料2”第三自然段,透过社区护工的典型做法,能够反推出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一条对策:加强对老年护理职业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资料3”蕴含着大量的对策,借助材料分析,可以提炼出的对策分别有:街道应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并动员其子女多回家看望老人,满足其精神需求;街道应通过加大投入,尽快完善老年人服务机构和相关服务设施,并由社区进行统一管理;广泛宣传更务实、更合理的养老理念,征集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务。 第三步:加工要点 根据作答要求,将以上提取的作答要点整合加工,然后再按照“背景与内涵一重要性与必要性一工作方案”的逻辑结构组织起来即可。除了以上答案要点外,考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对答案进行扩充,比如,从“宣传重要性”、“建立沟通、反馈机制”等方面入手进行作答,如此,既保证了答案要点来源于材料,又凸显出我们自身对此类工作的认识。 此外答案应考虑格式要求。通常来说,如果只要求写答案要点,可以不考虑其他因素,但是本题必须考虑其他因素。除正文外,《指导意见》还应包括标题、主送机关、发文机关、发文时间等要素,若大家的答案字数符合要求,最好把这些要素都囊括到答案中,即使不能全写,也要包括2~3个要素,其中标题不能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