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条分析题
我国刑法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016年一专一第57题)
请分析:
问答题
27.“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如何理解?(2016一专一57)
【正确答案】“教唆他人犯罪的”是指教唆犯。所谓教唆犯,指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的人。具体而言,就是指故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决意的人。教唆犯的基本特点是,教唆他人实行犯罪而自己并不参加犯罪的实施,是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人。
教唆犯应具备以下要件:
一是主观上具有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和决心的故意,即所谓唆使他人犯罪的故意。这种故意的内容应是明确的,即他知道自己在教唆什么人犯罪和犯什么罪。没有明确的故意内容,不能成立教唆犯:无意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更不能成立教唆犯。
二是在客观上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怂恿、诱骗、劝说、请求、收买、强迫、威胁等方式,唆使特定的人实施特定的犯罪。至于教唆行为是否实际引起被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和决心,被教唆人是否实行了被教唆的犯罪,不影响教唆犯的成立。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8.“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包括哪些情形?
【正确答案】“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包括如下三种情形:
一是教唆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任何罪,都应当照刑法第29条第1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因为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是教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应当对教唆犯从重处罚。因为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上列各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是教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以外之罪,以及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犯任何罪,由于被教唆人未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缺乏成为犯罪主体的条件,他们实施的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则不构成犯罪:因而教唆者不能成为教唆犯,实际上他是把被教唆者当作犯罪工具来达到自己的犯罪的目的,完全符合间接正犯的特征,应当按照间接正犯处理并从重处罚。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9.“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包括哪些情形?
【正确答案】“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是指教唆未遂。具体包括四种情形:
一是被教唆者拒绝了教唆犯的教唆,亦即根本没有接受教唆犯的教唆。
二是被教唆者当时接受了教唆,但随后又打消犯意,没有进行任何犯罪活动。
三是被教唆者当时接受了教唆犯关于犯某种罪的教唆,但实际上他所犯的不是教唆犯所教唆的罪。
四是教唆犯对被教唆者进行教唆时,被教唆者已有实施某种犯罪的故意,即被教唆者实施犯罪不是教唆犯的教唆所引起。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