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R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电冰箱起家的企业。近年来,根据R公司的多元化涉足产业与主业相关程度,可以将R公司的多元化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相关多元化阶段,在该阶段内R公司的多元化涉足产业紧紧围绕家电领域,通过以制冷技术为核心的同心多元向白色家电领域全面扩张,之后以白色家电为突破口实现经营范围的全面覆盖。第二阶段,非相关多元化阶段,该阶段R公司通过向与主业关联度很低的其他产业扩张,实现R公司在各个领域的涉足。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R公司多元化阶段 |
相关多元 化发展 | 制冷家电 | 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
白色家电 | 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 |
黑色家电 | 以数字电视为代表的黑色家电 |
米色家电 | 手机、电脑等信息产品 |
非相关多 元化发展 | 金融、物流、餐饮等跨度较大的产业 |
通过对R公司1993~2012年关键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其多元化的不断推进,R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十分显著,股本不断扩大。而相比之下,R公司的净利润及每股收益却呈现出明显的分段波动的状态,1993~2002年呈现出较稳定的持续增长态势,而2003年开始却一路下滑,直至2007年跌至最低点,而2007年开始又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盈利水平提高显著。同时,虽然R公司在不断扩大自己的资产规模,但是R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却在2003年之后剧烈下滑,直至2007年之后逐渐恢复,并在此之后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增长。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战略,R公司的确做大了自己的企业蛋糕,扩大了企业规模。然而净利润、每股收益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的表现却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表现为小幅增长后进入下跌通道,尤其是2007年之前逐年下降,几乎跌回10年前水平,但2007年之后,各指标表现呈现逐年好转态势。其呈现该种变化趋势的原因主要有:
(1)通过多元化进军新行业在短时间内的确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量与收入,但是随着新进产业风险的出现、竞争的加剧、行业利润的摊薄以及规模效应所带来的成本效益的逐渐减弱,企业的利润反而呈现出减少的态势。
(2)相比2002年之前的多元化而言,此后R公司所进驻的产业与其核心业务相关程度较低,虽然这些非相关产业从总体上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但是由于产业跨度过大、经营管理成本较高,这些业务的开展并未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反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减损。
(3)R公司在2004~2006年对自己的业务进行了适度调整,并通过R公司电器板块在香港上市为企业多元化建立了海外融资平台,且随着投资回报周期的到来以及2007年经济环境的整体繁荣,R公司在2007年之后资金流相对宽裕,各项业务指标有所好转。
综上可知,通过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R公司的规模扩张明显,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攀升,且从总体上来看多元化战略为企业带来了价值的增值,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在其非相关多元化的集中进行阶段即1996~2006年,净利润以及每股收益指标表现不尽如人意,甚至一度回落至初期水平,且尽管2007年之后指标逐渐回升,但是较其规模扩大幅度而言增幅较低。同时,根据R公司在报表中所列示的收入来源可以发现,虽然R公司涉足多个产业,但其主要收入仍依靠冰箱与洗衣机业务,由此可见,较之相关多元化,R公司的非相关多元化并未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流入。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正确答案】分析R公司非相关多元化失败原因如下:
(1)原先优势未能持续。①生产模式优势无法持续。就已经建立起的生产模式而言,R公司已经具备的模式与其新进驻产业显得格格不入。以产品迅速更新换代的电脑行业为例,电脑公司普遍采用了“接单生产”的模式,这种模式下,家电产品采用的大规模流水作业和管理将难以适应。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通过大规模生产有效地降低了单位固定成本和采购成本,但提高了仓储成本和管理费用。②客户忠诚度无法持续。就客户忠诚度而言,R公司给顾客的感觉更多是家电制造商,其以“组装商”身份进入更多归于高科技产品的米色家电就显得尴尬。巨大的产业跨度使R公司在家电业做出的成绩积累的信誉很难荫庇其新涉足产业。③人力资源优势无法持续。就人力资源而言,由于产业跨度太大,已具备的管理模式以及人力资源难以应对完全陌生的产业环境。
(2)未能在新产业领域内形成新的竞争力。由于产业跨度过大,R公司之前积累的经验在新产业领域内无法发挥作用,然而R公司也未能在新领域创造出新的适应该行业发展的闪光点。单纯想凭借自己做白色家电建立起的行业龙头地位在其他领域一举夺魁,是很难实现的。
R公司的案例告诉我们,企业进入非相关行业的风险是很大的,失败的多元化不仪不会提高企业价值,反而会侵蚀企业以前积累的宝贵财富,因此,企业在作决策时应当谨慎而行。当然,企业是走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并没有定论。
【答案解析】[考点] 公司层战略——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