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是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其基本特点是运用一定的规则和尺度,以测量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将所观察的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的属性进行数量化分析。它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反映个体发展水平的方便工具,并提供可靠依据。它在教育调查研究、评价研究、实验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根据测量的尺度可以将教育测量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定名(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比率测量)。
(1)定名测量,又称定类测量、类别测量,它是对事物的性质或类别进行鉴别的测量方式。定名测量适用的测量对象必须具有互斥性和穷尽性。测量仅对变量的完备性和排他性特征进行分类,其次序并没有实质意义。如性别、宗教派别、政治党派和出生地等。定名测量适用的统计分析属于秩次统计分析,如计算百分比、列联相关和卡方检验;
(2)定序测量,又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进行鉴别的测量方式。定序测量比定名测量高一个层次,它已具有了数量差别(高低顺序)的意义。测量过程根据变量的属性进行逻辑排列,不同的属性代表了变量特质的相对程度。如社会阶级、保守程度、疏离感以及知识文化水平等。使用的统计分析,除定名测量适用的秩次统计分析外,还可以做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秩次变差分析等统计分析;
(3)定距测量,又称区间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进行鉴别的测量方式。和定序测量相比,定距测量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它不仅可以反映高低顺序,其结果还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一般以公认的标准为基础,对变量属性间实际意义的标准间距表达。教育研究常用的定距测量是标准化智力测验,比如IQ成绩100和110之间的差距,与110和120之间的差距应被看成差别不大。在研究中广泛运用的均值、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检验、检验等都可用于等距测量结果的分析;
(4)定比测量,又称比例测量或比率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进行鉴别的测量方式。和定距测量相比,定比测量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它不仅反映高低顺序,并对有关数值作加减运算,而且还能进一步对有关值作乘除运算。存在绝对零点的定距测量,便是定比测量。如年龄和结婚次数等。在统计分析中除适用上述所有统计分析技术,还可以使用几何平均数和相对差异量。
在四种教育测量中,定类测量是定性测量,而后三种都是定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比定类测量和定序测量层次高,因为前两者包含后两者的特点和功能,定比测量又包含着定距测量的特点和功能,所以它是四种测量中层次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