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位教师为完成苏轼《水调歌头》的初步品读而进行的教学设计。请你根据设计思路,填写空缺部分的相关内容。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解词义、关键句子的表面意思和深刻底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2.通过诵读,读准字音。
3.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等方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______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文中关键字词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学会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
【教学流程】
(一)导入
②______
(二)诵读:初品其味
1.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介绍词牌名:水调歌头。
3.小组间共同讨论,疏通全文。(逐字逐句)
(三)赏读:深探其蕴(欣赏品评)
有情有味地读。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义之后。
1.上阕对月抒怀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作者把酒问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愿望?
(望月痛饮,向往飞升)
③______
(清除出世与入世的内心矛盾,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说明:苏轼原来胸有大志,在朝做官,由于党派相争,受到排挤,才离开京城出任地方官。由于厌倦朝廷勾心斗角的党派之争,感慨于自我的失意和屈没以及尘世的冷暖炎凉,才有超尘“出世”之幻想。
但毕竟“高处不胜寒”,暖意在人间。即使离开朝廷,为官一方,也同样可以为国出力,同样能享受人生的许多美好。于是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坚定了“入世”的决心,月下翩翩起舞,心灵自我解脱。
2.下阕望月怀人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怎样?
(苦闷、惆怅、孤独、不无忧伤)
(2)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坦荡;面对兄弟久别,作者如何化解离别之忧?
(以理化情,解决了情感和理智之间的矛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美好的人生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说明:三个问题讨论关注点:知人论世、以意会境
3.上下阕是怎样相联贯通的?艺术上有何特点?
(借助想象和联想。明月的光明皎洁与心灵的豁达开朗两相契合,达到情景理的交融。)
4.欣赏歌曲,深入品味
师:好了,体会了作者的感情之后,让我们来共同欣赏邓丽君演唱这首《但愿人长久》,再去品味一下词人苏轼那种乐观豁达的胸襟和中秋之夜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播放歌曲)
5.点击生活,延伸思考
④______
6.古代诗歌仍具有现代人生的参照借鉴价值。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七八九,不能没有乐观旷达的襟怀。你人生中有过不如意的的事吗?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你应该怎样做呢?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锦言: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苏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随时都可能遇到不如意的事,我们应该:失意时,莫沮丧;苦闷时,莫彷徨;受挫时,莫气馁。正视失败,迎接挑战,直面人生,我们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