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题

老员外的三个儿子都很笨,老员外很发愁,担心家产会败在他们手中。于是,他决定请当地一个很有名气的老秀才来教三个儿子。
老秀才说:“我的考考你的三个儿子,通过考试我才能收下他们。”老员外心里暗暗叫苦。
第一个上场的是大儿子,考试的内容是对对联。老秀才出的上联是:东边一个数。大儿子急得头上冒汗,也想不出该对个什么下联,嘴里一个劲地念叨:“东边一棵树,东边一棵树……”老员外在一旁只想发火。一会儿,老秀才说话了:“此子记性不错,我只说了一遍,他就记住了,可教也,我收下了。”
第二个出场的是二儿子。老秀才出的还是那道题:东边一棵树。二儿子进考场之前已听哥哥说过题目,张口就对:“西边一棵树。”气得老员外目瞪口呆。老秀才说:“此字改了方向,以西对东,对的贴切,可教也,收了。”
最后是三儿子。老秀才仍然是那道题:东边一棵树。三儿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好的下联来,不由得大哭起来。老员外觉得他太丢人了。谁知道,老秀才说道:“此子有羞耻感,可教也,收了。”
老秀才收下老员外的三个儿子后,悉心教授,最终使他们都成了有用之人。
根据材料,从教师的角度出来,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思想深刻,观点鲜明。
2.内容真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800~1000字。

【正确答案】

因材施教 助飞梦想

“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学生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兔子是短跑冠军但不会游泳,这是由它的先天条件决定的。而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学游泳,功夫费了不少,但成效却不大,自己还不明原因的嚷嚷:“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加油!”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例子,试想,如果那只兔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领也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呢?
有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他们不是没有用了,他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可用作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费力不讨好,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乡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娱自乐也嫌它声音太艰涩难听。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学生的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这样才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地分析学生的潜能,才能助起飞跃。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文理分科。我想:作为一个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实行一个模板的教育方式。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家整天哼吟着散发着发散性思维气息的散文长诗,这是多么难以想象的事,就想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一心期望,终归要破灭!
发挥学生的优势,展现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他们都成为自己是世界的“爱因斯坦”。
首先,王老师不仅像有的老师那样关心能说会道、反应机灵的孩子,他还经常关注那些比较胆小,很少回答问题的孩子,体现了教师公正,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王老师的行为是关爱学生的表现。其次,x在家挨饿过程中王老师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课后积极对学生进行辅导,体现了因材施教,王老师还主动与学生交往,并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寻找适宜的培养方法,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理念。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