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题
案例
1.工程概况
A建筑公司经过招投标取得了某镇河道排污口治理十三支渠污水管线工程,工程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为综合治理排污口3个,布置污水检查井115座,路面恢复1995m
2,顶管5500m等。设计线路为以工业区临时污水处理站为起点,新建污水管道沿S106路向南、再沿机场北线北侧绿化带边界向西介入十三支渠北侧的污水管道预留接口。
2.事故过程
2017年6月30日,建筑公司现场负责人王某安排现场带班人员牛某带领马某、张某、孙某和刘某4人到55号井和56号井进行抹灰破管作业。该井从上至下依次为井筒、井室,地面至地下2.8m为圆柱形井筒,井筒直径0.8m;地下2.8~5.9m为长方形井室(长1.5m,宽1.1m),井室底部距地面5.9m、设置在外径约1.1m污水水泥管下方,水泥管顶部距地面4.8m。
早上6时30分左右,5名工人到达施工现场,将55号井和56号井井盖打开通风。7时30分左右,马某首先下井准备进行抹灰作业,2min后晕倒。张某、孙某和刘某3人先后下井施救,均晕倒在井下。现场带班人员牛某最后下井施救,下至3m左右感到不适随即爬上地面。
牛某爬上地面后立即打电话给现场负责人王某。王某拨打119、120报警,王某同时电话报告了A建筑公司项目部相关负责人。7时50分左右,建筑公司项目部相关负责人陆续到达现场。7时58分,公安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到达现场开展救援。截至8时57分,公安消防部门将马某、张某、孙某和刘某4人先后救出,经120医护人员现场确认马某、张某已经无生命体征,孙某和刘某被送至市医院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
3.事故调查处理
经检测,事发污水井属于严重缺氧环境(井下最高氧气含量为3.3%)。经专家组讨论认定,4名作业人员因井内环境缺氧,导致急性缺氧窒息死亡。同时,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尸检结果显示4人符合缺氧性窒息死亡。
经调查,现场带班人员牛某所安排作业人员在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未配备气体检测报警仪等作业防护设备、未配备呼吸防护用品等个体防护用品、未进行有限空间气体检测、未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现场无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员监护等情况下下井作业,致使下井作业人员发生缺氧性窒息。事故发生后,现场作业人员在未制定应急救援措施、未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未配备应急救援装备的情况下贸然下井施救,造成事故后果扩大。
事故发生后,A建筑公司成立事故善后小组,进行事故的赔偿和善后处理。经统计,人身伤亡赔偿费用平均每人112万元,现场抢救费用16万元,医疗费用平均每人27万元,项目停工损失50万元,事故罚款2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正确答案】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气体检测通风坚持“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气体监测要求: (1)作业前30min内,应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人内,如现场条件不允许,时间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60min。 (2)监测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有限空间,应对上、中、下各部位进行监测分析。 (3)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监测人员深入或探入有限空间监测时应采取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措施。 (5)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6)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7)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进行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8)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min时.应重新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