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 思想。
马克思通过对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的分析,得出了俄国农村公社具有二重性的结论,指出了两种发展前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俄国能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这一论断,具体含义是俄国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
(1)“跨越论”思想的主要内涵
①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及其东方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人类社会的一条普遍规律:社会革命总是首先发生在落后地区。
②“跨越”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
跨越并非是指取消资本主义阶段,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具体表现在:
a.马克思在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这个理论命题时,是把它与外部世界,尤其是把落后的俄国与西欧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跨越论这一理论命题的前提条件,是进行跨越的国家所处的历史环境必须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代的东西”,这就为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来改造跨越前的前资本主义的落后状态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b.这种跨越本质上仍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绝对的、纯粹的跨越是不可能的,东方落后国家恰恰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已经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并在与资本主义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实现对资本主义的否定。
③跨越虽然绕过了资本主义,但并非是指直接进入到马克思所称的社会主义,这其中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过渡期。
④跨越不仅是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超越,本意中也包含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超越。
(2)“跨越论”思想的现实启示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避免重走西方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的道路。“跨越论”思想中所包含的“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的观点启示我们需要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路。
②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审慎应对挑战、防范风险。马克思论证“跨越”思想时对世界市场的分析,尤其是关于吸收资本主义所创造一切文明成果的反复论述,对中国如何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战略的制定颇具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