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我国农业出现了“粮食增产而农民不增收”的现象,请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这一现象。
粮食是一种必需品,且缺乏弹性。
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其原因在于:ed<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价最终使销售收入P·Q值减少。相反,在厂商提价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增加的。用如下图示说明这种情况。图中需求曲线上α、b两点之间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两点之间价格变动率引起一个较小的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分别为P1和P2时,销售收入分别为矩形OP1αQ1的面积和矩形OP2bQ2的面积,且前者面积大于后者面积。这就是说,当厂商降价,即由α点运动到b点时,销售收入是减少的;相反,当厂商提价,即由b点运动到α点时,销售收入增加。
但是,由于粮食这种商品的特殊性,国家对于粮食的售价有着较为严格的监管,所以粮食价格无法自由地、无限制地根据收入最大化的条件调整,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导致粮食的销售收入不会大幅增加,即“粮食增产而农民不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