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货币主义是以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弗里德曼为创始人的一个经济学流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是:①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名义量(如货币工资、名义国民收入等),但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等实际量;②从短期来看,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③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政府随时变化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会使其稳定性遭到破坏;④提出了“自然失业率”概念,其变动不与货币现象相关,而是与实际经济条件决定的结构变化相关。
根据货币主义的理论观点,可知:
a.大幅度削减税收在短期内会增加总需求,从而提高产出,提高就业,但是在长期,价格提高,产出会维持在自然率水平不变,就业也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
b.大幅度增加货币供给在短期内会增加就业量和提高产出,引起价格上升,但是在长期,只会提高价格,而产出维持在自然率水平,就业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c.一系列创新活动使潜在产出增加10%,这会使总供给增加,在短期会使产量增加,价格下降,就业增加;在长期,一旦经济达到了新的自然率水平时,产量维持在新的自然率水平不变,就业也维持在新的充分就业水平不变。
d.出口突然增加在短期内会增加总需求,从而提高产出,提高就业,价格水平上升;但是在长期,价格提高,产出会维持在自然率水平不变,就业也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
(2)凯恩斯主义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理论包含丰富的内容,其基础或核心是就业理论。他用就业理论全面分析和解释了经济周期,所以其理论也称为“凯恩斯周期理论”。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性。传统的古典均衡理论从供给自行创造需求、价格(包括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出发,认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②产生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他指出,产生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有效需求”的不足。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实际就业量就会小于充分就业量。这时社会的实际产量小于社会所可能达到的产量。一般说来,社会总消费量比较稳定,而总投资量不稳定,就业量随总投资量而变动。产生非自愿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新投资量的不足。③投资量不足的原因。决定投资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利率,二是资本边际效率,以后者为主。④政策结论: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即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税收,增加预算支出,以刺激私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就业;当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收,降低预算支出,以抑制通货膨胀。
a.大幅度削减税收会增加总需求,从而提高产出,提高就业,而价格水平上升得不大。
b.大幅度增加货币供给会增加就业量和提高产出,引起价格上升不大。
c.一系列创新活动使潜在产出增加10%,这会使总供给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价格下降,就业增加。
d.出口突然增加会增加总需求,从而提高产出,提高就业,价格水平上升不大。
(3)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立足于萨伊定律、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强调供给分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供给学派以萨伊定律为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基础。供给学派通过列举1929~1933年大危机以来美国政府推行凯恩斯主义、片面刺激需求对经济造成危害的实例,认为市场经济机制本身具有足够的能力来购买它的全部产品,主张实行完全的市场调节,反对任何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他们提出,企业家的创造精神和自由经营活动是生产增长的关键因素,市场自发调节的资本主义是保证企业家充分施展技能的最佳制度。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方面,而不是需求方面。因此,要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必须摒弃凯恩斯主义那种人为刺激需求的办法,着重从供给方面考虑刺激经济主体,调动其生产的积极性。
a.大幅度削减税收会刺激生产,增加总供给,价格水平基本维持稳定,就业量增加。
b.大幅度增加货币供给只会提高价格,而产出维持在自然率水平,就业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实际变量不变。
c.一系列创新活动使潜在产出增加10%,这会使总供给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价格下降,就业增加。
d.出口突然增加在短期内会增加总需求,从而提高产出,提高就业,价格水平上升;但是在长期,价格提高,产出会维持在自然率水平不变,就业也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又称“理性预期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宏观经济学流派。他们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出发,对经济的实际运行作出新的解释。其基础主要是四个假说:①理性预期,即理性的经济人在形成关于某一经济变量未来值的预期时,会最有效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②经济中的所有市场会持续出清;③货币存量是一个外生的政策变量,且货币是中性的;④总供给函数即产量水平对它的自然水平的偏离,仅仅是对没有预料到的物价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理性预期学派把这四个假说结合起来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从长期看,由于理性预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此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仅仅影响价格水平;从短期看,非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如果是适用的,也仅仅适用于非常短的时期,经济可以很快达到均衡,工资可以调整到使劳动力市场出清,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在政策上,他们提出“政策无效性定理”,即认为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作为持续性的、可预料到的政策,或者说在人们的理性预期下,是无效的;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作为随机性的、未预料到的政策,或者说在人们的错误预期下,是有害的,是制造经济波动的。该学派认为市场本身是竞争均衡的,他们反对政府过度干预。
a.大幅度削减税收在短期内会增加总需求,从而提高产出,提高就业,但是在长期,价格提高,产出会维持在自然率水平不变,就业也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
b.大幅度增加货币供给只会引起价格上升,引发通货膨胀,而产出维持在自然率水平不变,就业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不变。
c.一系列创新活动使潜在产出增加10%,这会使总供给增加,在短期会使产量增加,价格下降,就业增加;在长期,一旦经济达到了新的自然率水平时,产量维持在新的自然率水平不变,就业也维持在新的充分就业水平不变。
d.出口突然增加在短期内会增加总需求,从而提高产出,提高就业,价格水平上升;但是在长期,价格提高,产出会维持在自然率水平不变,就业也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