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7  2013~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和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材料二

2019年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共有155个国家(地区)、26个国际组织、3893家企业参加,超过50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累计意向成交额711.3亿美元。进博会设置装备、食品、医药、健康、服务等展区,与大众品质生活的消费密切相关:从新抗癌药到智能化的医疗设备,从体现绿色概念的护肤品到高科技垃圾粉碎机,从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到有助于创建“养老型城市”的康养产品等,集中反映了当前消费的新热点、新趋势。

问答题

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正确答案】

最终消费对 GDP 增长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我国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答案解析】

本题以居民消费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 以最终消费对 GDP 增长贡献率、 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材料, 从《经济生活》 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 考查考生对消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图文转化能力, 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考生认真研读图表, 图中两个指标: 最终消费对 GDP 增长贡献率与居民恩格尔系数, 考生抓取关键数据, 注意时间节点:2013—2019 年; 纵横对比: 最终消费对 GDP 增长贡献率逐年上升(2017、 2019 年除外), 与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然后概括现象所折射的信息: 最终消费对 GDP 增长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说明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或者基础性作用。) 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说明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迁移】 第一小问, 本题属于图表分析题。 结合本题呈现形式, 本题的解答侧重于“读” ,读图表, 解题思路是正确利用表头信息, 注意表头信息说明了图表所展示的问题是什么; 全面分析图表内容本身, 提取数据, 纵横对比, 说明理论知识, 纵向看变化, 横向看差距; 注意图表中“注” 的作用, 补充思路, 完善答案。
第二小问,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 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 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 分析材料, 把握主题, 联想相关知识。 第二步, 围绕主题, 回归教材, 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 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 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 第三步,紧扣题意, 合理作答。 通常, 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 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问答题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 说明消费变化对我国生产将产生的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

消费的强勤势头, 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结构的优化, 带动生产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促使产品质展提升; 消费的新热点、 新趋势, 激发生产供给改革与技术创新,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和成长。

【答案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 说明消费变化对我国生产将产生的重要影响。 知识限定比较宽泛, 属于中观考查。 考生联想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五个层次: 一般作用、 目 的、 导向、 带动、 劳动力。 考生进一步对照材料圈定答题的知识要点: 一般作用、导向作用、 带动作用, 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 形成答案要点。
①一般作用角度: 从进博会参展国、 成交额可知我国消费的强劲势头。 这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导向作用角度: 联想主干知识: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 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 消费结构的优化, 促使我国生产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产品质量提升。
③带动作用角度: 联想主干知识: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 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 消费的新热点、 新趋势, 激发生产供给改革与技术创新, 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