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简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
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下面几点内容:第一,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第二,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第三,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表现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这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比例用来生产社会需要的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如果供给超过需求过大时,优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上移动;反之,如果需求超过供给过大时,劣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上升,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下移动。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生产条件的变化实现的,因此,决定价值的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两种含义的相互关系
①联系。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价值。第一种必要劳动时间是价值决定的基础,第二种必要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实现。
②区别。a.角度不同。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社会生产条件角度说明价值决定;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社会需求角度说明价值的决定。b.对象不同。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是总部门的商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