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从国有经济布局的现状和由此导致的问题,可以看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具有现实必要性。中国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的适度增长,是国家投入巨大成本后取得的。以资金来说,国有投资一直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以上,而其产出效益却比较低。事实上许多已经失去市场、失去竞争能力的国有企业,还需要国家源源不断地投入大量的社会资金去输血、去挽救。长期扭亏无望、亏而不死的国有企业“吃财政”、“吃银行”、“吃社会(股份)”、“吃债务(债转股)”的结果,不仅没有救活这些企业,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降低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大量资金的投入,使许多应该由政府办的事情却由于资金短缺而无力去办,削弱了国有经济应有功能的发挥。应该说,在改革初期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虽在市场上遇到了竞争对手,但仍能凭借市场的短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尽管其增长速度较慢,但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但进入90年代以后,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供求由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经济总体由短缺经济进入“过剩经济”状态后,国有企业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体制、机制尚且不论,还面临着投资不足,不能进行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更新改造与升级换代,再加上多年来替国家承担了大部分改革成本,因而,相对竞争力下降,甚至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国有经济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投入不足,定位不准,超越自身能力发展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那时起国有企业经历了扩权让利和承包经营等改革,也取得不少进展和成绩,但一直没有取得整体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改革的思路局限于力图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上。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这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由于这个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从整体布局和机制创新两个方面同时推进。十五届四中全会则将这两大战略任务做出了全面的战略性部署,提出了“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国有经济分布过宽、力量分散、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从一些次要的行业、领域和企业退出,可以有效地集中力量,加强国有经济必须控制的重要行业、领域和重点企业,从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2)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客观要求。 从国内外的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正在经历一个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期。从世界范围来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发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正在带动光电子信息产业、智能机械产业、计算机软件产业、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带动了传统产业的调整和升级,甚至使一些出现衰退的传统产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变动,正在通过国际分工的变化影响到我国。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也正处于关键时期,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调整升级内容:其一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通过产业的重组,实现关联产业的协调;其二是产业结构高级化,核心是促进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及现有产业技术结构的升级;其三是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核心是实现企业规模结构合理化,促使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一般来说,新兴产业特别是技术资金密集度要求较高的新兴产业,科技开发投资巨大,研制周期长,风险也高,因此需要国家给予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国有经济在一般的,竞争性较为充分的行业中退出,有所不为,正是为了用调整、退出所得的资金以及其他资源,集中力量去支持国有经济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发展,以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进而达到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目的。 (3)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从整体上发挥国有经济特有的、难以为非国有经济替代的功能的重要方式。 国有企业采取的是国家所有的产权制度,这使得国有企业的财产约束不像非国有企业尤其是非公有企业那样强。换句话讲,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不及非国有经济,后者与市场经济是天然兼容的,而且彼此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国家所有的产权制度决定了国有企业更适合在公益性、政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关系国家和社会安全的部门存在和发展。在这些部门中,国有企业能够以其特有的、难以为非国有企业替代的功能发挥作用。而在竞争性部门,国有企业往往不及非国有企业特别是非公有企业那样具有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这种特有的功能概括起来说就是:国有企业具有满足居民的一定基本需求和社会的一定公共需要的公益性功能,具有保证政府调控经济的政策得以实施的政策性功能,具有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功能,具有保障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功能等等。这些功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出发,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即确定在哪些部门需要保留和发展国有经济,其中又需要确定在哪些部门国有经济必须占垄断地位或控制地位,在哪些部门虽要保留和发展但不必也不应占垄断地位或控制地位,而在其余部门,国有经济应该退出。通过这样的战略性调整,不仅使国有经济能更好的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特有的功能,而且也使非国有经济能更好的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只有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才能使国有经济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地运行。 (4)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充分利用国有资本的现实选择。 为扭转国有经济的困难局面,有人提出国家应大量注资于国有企业,使其摆脱困境,参与市场竞争。应该说这种愿望是好的,但目前的国家财力状况是无法做到的。改革开放以来,可用于投资的国民储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由过去的政府和国有企业储蓄为主,改变为以居民储蓄为主。政府筹资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增税筹资;二是通过举债,包括向国外借债筹资。但是,从增税筹资来看,目前这一税率在世界范围已经不算低;再从政府举债融资来看,虽然目前国家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算太高,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只靠发行国债不可能在可接受的期限内募集到如此巨额的资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财力难以向所有的国有企业注入所需的资本金,不可能继续维持现有国有经济的布局状况。结论只有一个,就是盘活国有资本存量,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 总之,无论从必要性上分析,还是从可能性上分析,现行的国有经济布局必须从战略上进行调整。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