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纠正贫血、支持对症治疗:严重贫血者可输注红细胞,雄激素可刺激红系造血,如合并溶血,可用较大剂量泼尼松,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2)骨化三醇:能抑制骨髓内异常巨核细胞增殖,促进巨核系祖细胞分化与成熟,减少胶原纤维合成。
   (3)干扰素α:能抑制骨髓内粒系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抑制巨核细胞/血小板衍生的纤维形成生长因子如PDGF和β-TGF的产生和释放。与粒细胞刺激因子和红细胞生成素合用,可改善贫血,使脾脏缩小,症状减轻。常用剂量为3×106U,每周3次。总疗程3~5年。也可以选用长效干扰素。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流行性感冒样症状,可用解热镇痛药物对症治疗。治疗期间需要检测血细胞计数。
   (4)羟基脲:脾过大时可选用。常用剂量为1.5~2.0g/d,需根据血细胞计数调整用量和用药时间。长期应用较安全。
   (5)沙利度胺:是一种抗血管新生和免疫调节药物,已证明在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明显的抗瘤效应。2001年开始应用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治疗,临床试验显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或脾大改善,用量为100~200mg/d。主要不良反应是神经毒性、便秘和嗜睡。
   (6)甲磺酸伊马替尼:200~400mg/d。最近用于骨髓纤维化治疗。耐受性较差,疗效仍不确定。
   (7)脾切除术:脾是本病的主要髓外造血器官,脾切除后加重造血障碍,有10%~25%的患者切脾后可迅速引起肝大,血小板显著增高及术后感染的危险。
   (8)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理论上是可能治愈该病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年龄<50岁的患者,2~3年生存率为40%~60%。减低预处理强度可以明显降低移植相关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