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为必选题,请在以下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1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问答题 试根据有关教育心理学理论解释张明的人格发展特点以及这一理论对于学校解决与张明相似学生的启示意义。张明现在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班主任老师早就让同学们考虑将来他们在大学要学习的专业,可是张明却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好,他让父母帮他选择专业,父母也伤透了脑筋,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可以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来解释张明的人格发展特点。 (2)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受生物、心理和社会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从情绪、道德和人际关系的整体发展角度来研究个性。因此,艾里克森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艾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八阶段论,他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分别是: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阶段出生~1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形成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阶段(1~3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形成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3~6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发展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阶段: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阶段(12~18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发展或建立自我同一感。所谓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感觉。亲密感对孤独感阶段(18~30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形成亲密感。繁殖感对停滞感阶段(30~60岁):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是积极的发展,即繁殖感,个人除了关心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另一种是消极的发展,即停滞感,就是只顾及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和痛苦。这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所形成的良好品质为关心,它是指自觉地关心他人,爱护他人。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阶段(60岁以上):有些人积极地解决了前面七个阶段中的发展危机,此时他们具有充实感和完善感。屡遭挫折的人在回忆自己一生时,经常体验到失败甚至绝望。这八个阶段以不变的序列逐渐展开,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解决某一具有普遍性的心理与社会矛盾。对于这些心理与社会矛盾,艾里克森使用了“危机”这一概念,其含义并不是一种灾难性的威胁,而是指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每个转折点上,个体不可避免地要对发展的方向作出选择。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增加了下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而消极地解决危机,则减少了这种可能性,给下一阶段的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各阶段发展任务解决得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个体未来人格和生活的具体方面。 (3)张明人格发展特点。张明处在中学阶段的末期,这一阶段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感,然而他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不知所措,说明这一阶段他的人格发展存在危机并未形成自我同一感。 (4)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于学生同一感获得教育的启示意义。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儿童的人格发展,使他们每一个阶段所存在的危机都能顺利解决,这对他们自我同一感的最终获得是有帮助的。其次,顺利实现同一感,关键是教师或父母要鼓励并支持青少年亲自去做一些尝试。通过亲身体验,他们会发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学习这一理论要体会人格发展的重要性,理解人格发展与智育的关系。人格完善应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人格的发展对于智育有很大的帮助。
问答题 某研究者欲开展一项题为“中学生个人认识论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调查研究。请你:(1)就此研究课题写出三种理论假设。(2)写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操作性定义。(3)谈谈当前选此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中学生个人认识论与创造性能力无显著相关。中学生个人认识论与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显著相关。个人认识论水平越高,其创造性测验成绩就越好,反之越差。中学生个人认识论是创造性能力的原因之一。 (2)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合理地、协调地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使有关信息有序化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或成果的能力。 (3)首先,当前中国青少年普遍智商较高,但是创造力却比较缺乏。个人认识论是把对知识的看法进行理论归纳,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后提炼所得到的规律性的理论知识,它与个体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密不可分。而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经验、知识体系是与个人创造力的发挥以及个体的智力都密切相关的个人因素之一。 其次,“中国式考试”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环节,不仅考试次数频繁,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再认或再现。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高创造性学生所具有的智力和人格特点,不难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种单纯以识记为目的的考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吗?必须承认,这种考试形式,必然会从一定程度上禁锢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其发散性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思维技巧和能力。结合前面提到的智商与创造性不成比例的事实,再考虑到提问对创造力发挥的积极作用,验证个人认识论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决目前的现状,并能够进一步为干预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有益的建议。 再次,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国家问竞争的关键所在。而人才所具有的高创造性品质,是由许多不同的个人因素构成的。本研究对个人认识论的结构和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并结合学生的个人认识论来探讨其与学生创造力的关系问题,可以为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干预和培训措施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调查法的实际应用,其中考查了如何提出假设、如何下操作性定义,如何写调查报告。假设的提出应有一定的根据,同时要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应以陈述句的形式简单明了地加以说明。研究的意义涉及工作得到的社会效益,努力的价值、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