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死海不死》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
    师:……你说说看,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中的哪一种?
    生:是知识小品。
    师:你说对了。但什么是知识小品,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知识小品有什么特点,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你都不知道?(生点头)那你怎么知道这篇课文是知识小品呢?
    生:我是瞎蒙的。(笑声)
    师:你肯定不是瞎蒙的,你心里肯定有一个关于知识小品的“样子”,而这篇课文正好符合你心里的这个“样子”。是这样吗?
    生:我心里没有样子。(笑声)
    师:那你为什么不说它是产品说明书或别的什么说明性文体,而偏偏要说它是知识小品呢?你在说的时候心里肯定有过一些选择的,是不是?
    生:是的。
    师:好好想想,你在各种文体中选定知识小品,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它是介绍关于死海的知识的,文章很短小……所以是知识小品。
    师:说得对啊!知识小品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篇幅又很短小,所以叫“小品”。你看你说出了知识小品的一些重要特点,你明明知道,怎么说不知道呢?
    生:这是我看了课文后,临时想出来的。
    师:这更了不起,说明你的思维很敏捷,很有判断力。我早说过你不是瞎蒙的嘛!(笑声)下面请大家再来看看知识小品除了篇幅短小、具有知识性以外(板书:知识性),还有些什么特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又归纳出了知识小品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并对其特点进行重要性排序。
    问题:
    以上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实录(片段),请结合案例对其进行评析。
  • 1、
【正确答案】 1、

这段教学实录至少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这是真正的师生对话,因为它在谈笑间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当学生终于想出了知识小品的特点,该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由衷的肯定和激励,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2)对学习方法的肯定与指导。该教师肯定了学生通过读课文来归纳知识小品的特点的方法,学生又从文本出发,找出了知识小品“趣味性”的特点。

(3)该教学实录最值得提倡的一点是,教师能够从学情出发,使追问成为思考的过程,使发现成为学生自己的收获。之后的教学流程中,学生不仅在教师的启发下归纳出了知识小品的三个特点,还根据重要程度为三个特点排出了次序。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学生渐入佳境,整堂课也因教师风趣机智的语言而显得兴味盎然。这就使教学实现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找到一条通向‘不教’之境的桥梁”。

    
【答案解析】

[考点] 教学案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