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铁路桥梁工程结构设计为:桥墩基础采用直径为1.5m,桩长25~30m的钻孔桩,低桩承台;桥梁下部结构为一般墩台。地质条件为:原地面往下依次为黏土、砂性土,其中靠岸的6个桥墩桩基所处位置无地下水。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承包人配置的桩基成孔设备有冲击钻和正循环回旋钻机。拟将靠岸桥墩桩基的6个无地下水的桩基成孔任务分包给某施工队,采用人工挖孔方式。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该施工队将某墩设计的全部4个桩基同时挖孔。
    事件二:某天7时,开始对1根水下混凝土桩浇筑,11时30分突降大雨,施工人员为避雨对该桩稍作防雨处理后即离开,13时雨停后继续浇筑,17时30分在测出顶面混凝土高出设计标高50cm后停止浇筑。
    事件三:该桥梁一侧桥台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图纸中该桥台胸墙结构尺寸标注错误,如按图施工可能导致将来梁片架设时位置不足。由于工期紧张,施工单位自行将桥台胸墙边缘位置调整后施工,然后上报驻地监理工程师。
    事件四:施工中所用水泥由建设单位组织供应,项目部管理人员认为可以放心使用,不必再按批次进行进场质量检验。驻地监理工程师在抽检某批水泥时发现该批水泥安定性指标不合格。项目经理说:实在不行,可将该批水泥降级使用。
    问题:
问答题 11.  针对事件一应采用何种成孔设备? 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事件一中应采用正循环回旋钻机。
   理由:正循环回旋钻机主要适用于黏土、砂性土等土层,而桩基所处地质条件为原地面往下依次为黏土、砂性土。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2.  针对事件一中人工挖孔桩施工安排,指出该施工队做法的不妥之处。
【正确答案】该施工队做法的不妥之处:4个桩基同时挖孔(应当单孔开挖或对角开挖)。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3.  针对事件二,指出灌注桩施工做法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1)错误之处一:灌注中断时间过长。
   理由:水下混凝土一经灌注,应连续进行,中途任何原因中断灌注时间不得超过30min。
   (2)错误之处二:灌注作业时间过长。
   理由:每根桩混凝土的浇筑应尽量控制在8h内,每小时的浇筑高度宜不小于10m。
   (3)错误之处三:灌注桩桩顶预留高度不够。
   理由:灌注标高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1.0m。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4.  针对事件三,施工单位自行调整胸墙边缘位置的做法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施工单位自行调整胸墙边缘位置的做法不正确。
   正确做法:施工单位必须详细核对设计文件.依据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对设计文件存在的问题以及施工中发现的勘察设计问题,必须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设计、监理和建设管理单位,应遵循“先申请,后变更;先变更,后施工”的程序。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5.  针对事件四,项目经理的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项目经理的说法不正确。
   理由:安定性指标不合格的水泥属于废品水泥,不能降级使用。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