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给定资料
1.“小官巨腐”一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7月9日,中央第二巡视组向B市领导班子反馈巡视情况时除了提到B市各层级干部都存在腐败现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等意见外,还提到乡村干部腐败问题凸显,“小官巨腐”问题严重。
即使对纪检监察系统的人而言,“小官巨腐”都是一个新概念。“在中央巡视组点名之前,确实没听过这种提法。”B市监察系统一名工作人员说。然而,陌生并不妨碍它迅速被主流舆论聚焦。
10月30日,中央巡视组第二轮进驻单位之一的H省同样被点名“‘小官巨腐’问题严重”。“1.2亿元现金,37公斤黄金,68套房产手续。”尽管一些细节尚待厘清,但Q市B区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马某,用这组新数据,再次提高了看似低级别官员的“身价”。
截至11月4日,中央巡视组完成2014年第二轮的巡视反馈,“小官巨腐”作为清单中的“新词”已是备受关注。与1.2亿元现金能铺满多少个球场的戏谑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的基层腐败问题。
2.村官是党和政府在基层不折不扣的形象代言人,他们是否依规依纪依法办事,关涉百姓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基层的有序运行。现实中,大部分村官都能尽心尽责,构筑了良好的执政根基。然而,也有少数村官成了基层治理的“病原体”,甚至成为触发集体上访、群体事件的火药桶。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苍蝇”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大老虎”危害更大。
“小苍蝇”数量多,干的工作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手中看似很小的权力,却是群众眼中的民生大权,他们的蝇营狗苟让中央“民生红利”在末端打了大“折扣”,“蒸发”了原有的惠民效应,导致好的政策、好的规定倒在了“最后一公里”上。何况,小官是党和国家的形象“代言人”,是群众了解国家的“窗口”。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群众看在眼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旦“小官巨腐”行为发生,其对党和国家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另外,由于“小官”身处基层百姓中间,他们的贪腐行为,往往对群众利益的伤害更直接、性质更恶劣,这种伤害已经严重影响村民对“当家人”的信任感。例如,某村广场上新增了健身器材,村里人就会猜疑是不是村干部借着购买的机会贪污一部分上边拨下来的公款或者会怀疑村干部是不是多买了一些拉回自家去了。小官贪腐问题看似轻微,但长此以往会导致村民对村干部的不信任,疏远干群关系。
近几年,村干部对村资金、资产、资源的不正当占有,引发了很多矛盾。据统计,某县近三年涉农的230起信访中,有217件与村干部贪腐有关,占涉农信访总量的80%,这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大老虎”个头大,物质欲强,一般身居高位,背后万千眼睛盯着,若思想稍有松懈,动了贪念,就会身败名裂,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小苍蝇”个头小,但胃口不小,占惯了蝇头小利,私下吃拿卡要,数额不多,处罚起来却很难“动真格”。长期下去,“小苍蝇”可能变成“大老虎”。
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绝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小官是群众身边的干部,他们公正廉洁,就是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基石;他们贪污腐败,则会成为公信力瓦解的一个链条。中央强调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干部腐败也决不手软,使一批“苍蝇”显形,让群众拍手称快。“小官巨腐”现象的频频出现提醒我们,对“苍蝇”们必须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也要注重从制度入手,加大监督制约力度,构建“伸手必被捉”的机制,如此才能促使基层干部干干净净干事。
作答要求
对于基层腐败问题,某报评论称“小官变硕鼠令人拍案,放纵猛于虎必须警醒”,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参考例文]
“小官巨腐”须警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密集出重拳治理贪污腐败,虽然一批高官相继落马令人鼓掌称快,但中纪委巡视工作中发现的乡村干部贪腐问题却也突出。深圳村官周伟思,号称“坐拥20亿”;温州乐清村官黄龙川,霸占村民安置房20套:上海村官吴顺弟,涉案金额达到2800万元。由此可见,“大老虎”要提防,“小苍蝇”也须警惕。
乡村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基层形象代言人,一旦为所欲为,给老百姓造成的伤害,远比一些高官来得更为直接和恶劣。小到截留民生款项、公然索贿,大到鲸吞公共资产、变卖集体土地,村官贪腐的内容各有不同,但造成的恶劣影响不无二致。“小官巨腐”污染了整个政治生态,对执政党公信力造成极大杀伤力。当前,由村官渎职擅权、贪污腐败导致的越级上访和群体事件,成为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一大火药桶。小小村官,贪腐起来如此猖狂,发人深思。
“小官巨腐”源于权力失控,监督缺失。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都曾出现“小官巨腐”现象。北京市一名村会计竞挪用资金上亿元,而南京市某副镇长贪污农业补助也达数百万。村会计、副镇长自身权力原本不大,但其掌控众多资源,再加上基层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完善,民主、法制监督力量薄弱,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贪腐起来自然肆无忌惮。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调动起村干部发展经济、维护基层稳定的积极性,有意无意地放松对村干部的管理和约束,也助长了腐败气焰。
“小官巨腐”源于自律意识不强,教育缺失。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等价交换”等经济原则从经济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利益至上、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具有相当的市场。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基层干部掌管着村办企业、土地等公共资源,如果自律意识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很容易在利益诱惑面前迷失自我,在腐败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同时,某些领导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对基层干部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党纪政纪的教育也是小官巨腐产生的重要因素。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封建官员尚怀百姓疾苦,新时期的基层干部更应对人民群众饱含深厚情感。中央巡视组明示严惩“小官巨腐”,体现了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决心,符合老百姓的迫切希望。我们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加大力量,把治理“小官巨腐”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取信于民,确保基层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