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某高速公路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10m,宽8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
根据地质条件,施工单位采用正循环回转钻孔法施工灌注桩,在施工方案中对正循环回转钻孔施工方法描述如下:利用钻具旋转切削土体钻进,泥浆输入钻孔内,从钻头的钻杆下口吸进,泥浆挟带钻渣通过钻杆中心上升,从钻杆顶部连接管道排出至沉淀池内,钻渣在此沉淀而泥浆回流入泥浆池不再使用。
施工单位设置的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点有:桩位坐标;A;护筒埋深;泥浆指标控制;护筒内水头高度;孔径控制;桩顶、桩底标高的控制;清孔质量;B;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桩基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施工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浇筑混凝土。在施工中还有如下事件:
事件1: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的专项方案有如下说明:
(1)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高时进行。
(2)增加浇筑层厚度,加快浇筑速度。
(3)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合料、掺加外加剂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
事件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由于工期紧,随即投入使用。
[问题]
施工单位关于正循环回转钻孔施工方法的描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不正确。改正:正循环回转钻孔是利用钻具旋转切削土体钻进,泥浆泵将泥浆压进泥浆笼头,通过钻杆中心从钻头喷入钻孔内,泥浆挟带钻渣沿钻孔上升,从护筒顶部排浆孔排出至沉淀池,钻渣在此沉淀而泥浆流入泥浆池循环使用。
写出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点A和B的内容。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点:A是垂直度控制;B是铜筋笼接头质量。
指出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技术交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不应口头技术交底。正确做法:技术交底应书面进行,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指出事件1中专项方案说明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1)错误。改正: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2)错误。改正:减小浇筑层厚度,加快散热速度。
事件2中施工单位在张拉设备的使用上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不正确,理由: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并应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和校验。
[解析]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钻孔灌注桩钻孔方法。根据井孔中土(钻渣)的取出方法不同,常用的方法有:螺旋钻孔、正循环回转钻孔、反循环回转钻孔、潜水钻机钻孔、冲抓钻孔、冲击钻孔、旋挖钻机钻孔。正循环回转钻孔:是利用钻具旋转切削土体钻进,泥浆泵将泥浆压进泥浆笼头,通过钻杆中心从钻头喷入钻孔内,泥浆挟带钻渣沿钻孔上升,从护筒顶部排浆孔排出至沉淀池,钻渣在此沉淀而泥浆流入泥浆池循环使用。其特点是钻进与排渣同时连续进行,在适用的土层中钻进速度较快,但需设置泥浆槽、沉淀池等,施工占地较多且机具设备较复杂。
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点。桥梁基础工程施工中,钻孔桩的质量控制点有:桩位坐标与垂直度控制;护筒埋深;泥浆指标控制;护筒内水头高度;孔径的控制,防止缩径;桩顶、桩底标高的控制;清孔质量(嵌岩桩与摩擦桩要求不同);钢筋笼接头质量;导管接头质量检查与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质量等。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施工技术交底的要求:建立技术交底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施工作业前进行;交底内容体现工程特点;完成技术交底记录,参加施工技术交底人员(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必须签字,技术交底记录应妥善保存,竣工后作为竣工资料进行归档;确定施工技术交底次数等。
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入模前的模板与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应超过40℃,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宜高于28℃。冬天浇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不低于10℃。应参照下述方法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1)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合料、掺加外加剂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2)采用水化热低的大坝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低强度水泥,注意控制最大胶凝材料总量(水泥和掺和料)一般不超过350kg/m3。(3)减小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4)混凝土用料要遮盖,避免日光暴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以降低入仓温度。(5)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6)在遇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浇筑混凝土后,应注意覆盖保温,加强养护。
本案例第5问主要考查预应力施工机具及设备的要求。机具及设备要求:(1)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定期维护和校验。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的关系曲线,校验应在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2)张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并应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和校验。对长期不使用的张拉机具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校验。使用期间的校验期限应视机具设备的情况确定,当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以后应重新校验。弹簧测力计的校验期限不宜超过2个月。校验应在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