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甲公司系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ABC会计师事务所委派X注册会计师担任甲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表审计项目合伙人。在审计存货时,X注册会计师编制了相关工作底稿,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资料一:
(金额单位:万元)
|
甲公司
|
索引号:B1—1
|
原材料审计表
|
编制:(略)
|
日期:2013年3月5日
|
截止2012年12月31日
|
审核:(略)
|
日期:2013年3月5日
|
|
索 引
|
2012年
|
2011年
|
未审数
|
审计调整
|
审定数
|
已审数
|
A原材料
|
注释1
|
40
|
|
40
|
100
|
B原材料
|
注释2
|
200
|
50
|
250
|
450
|
C原材料
|
注释3
|
50
|
-20
|
30
|
200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减:存货跌价准备
|
B1—3
|
0
|
0
|
0
|
0
|
合计
|
|
2000
|
-60
|
1940
|
1800
|
注释1:A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A产品。
A原材料2012年末结存数量与2011年末基本保持一致,但结存金额比2011年末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A原材料供
应商从2012年初开始向甲公司提供采购折扣(年末一次性结算)。甲公司在2012年12月31日收到A原材料供应商支
付的2012年度采购折扣60万元,并相应冲减A原材料2012年末结存成本60万元。我们检查了采购合同、供应商出
具的采购折扣结算明细表以及相关的银行进账单据,没有发现异常。审计处理建议:无须提出审计调整建议。
注释2:B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B产品。
根据B原材料盘点结果,2012年末结存金额未包括于2012年12月31日已入库但尚未收到采购发票的50万元B材
料。审计处理建议:已提出审计调整,于2012年末补计已入库的B原材料50万元。
注释3:C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C产品。
根据C原材料盘点结果,2012年末结存金额中有20万元的C原材料在2012年12月31日收到采购发票,但于2013年1
月1日才实际收到入库。审计处理建议:已提出审计调整建议,于2012年末冲回尚未收到入库的C原材料20万元。
|
注释…:(略)
|
|
资料二:
(金额单位:万元)
|
甲公司
|
索引号:B1—2
|
产成品审计表
|
编制:(略)
|
日期:2013年3月5日
|
截至2012年12月31日
|
审核:(略)
|
日期:2013年3月5日
|
|
索 引
|
2012年
|
2011年
|
未审数
|
审计调整
|
审定数
|
已审数
|
A产品
|
注释1
|
450
|
|
450
|
150
|
B产品
|
注释2
|
280
|
40
|
320
|
500
|
C产品
|
注释3
|
170
|
20
|
190
|
300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减:存货跌价准备
|
B1—3
|
0
|
0
|
0
|
0
|
合计
|
|
3000
|
100
|
3100
|
2800
|
注释1:A产品是甲公司目前最畅销的产品,2012年平均每月销售量约20000件,并且预计2013年的售价和销量都将
有所上升。
根据A产品盘点结果,2012年末结存金额中未包括已于2012年12月31日对外开具销售发票但未发货的1000件产品
(成本30万元)。据甲公司销售经理介绍,客户实际于2012年12月31日向甲公司采购共计2000件A产品,甲公司已
于2012年12月31日向客户开具2000件的销售发票,并确认销售收入。其中1000件已于2012年12月31日交付客
户。由于甲公司仓库于2012年末工作繁忙,剩余1000件实际于2013年1月10日交付客户。甲公司销售经理表示客
户知道甲公司延迟发货的安排,且未提出异议。我们检查了甲公司于2012年12月31日开具的销售发票,以及于
2013年1月10日的交货记录,没有发现异常。审计处理建议:无须提出审计调整建议。
注释2:B产品曾经是甲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但随着A产品的推出,月销量已由2012年1月的约10000件下降至
2012年12月的约3000件,并且预计2013年的售价和销量都将继续下跌。事实上,甲公司已于2013年2月初宣布B
产品降价10%。
2012年12月末销售的1000件B产品(成本为40万元)在2013年1月5日被退回。甲公司相应冲减了2013年1月份的
主营业务收入。我们检查了相关销货退回协议以及2013年1月5日的入库记录,没有发现异常。审计处理建议:已提
出审计调整建议,冲回该1000件B产品于2012年度所确认的相关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应收账款,并相应
凋整增加2012年末B产品余额40万元。
注释3:C产品已于2013年2月起停产,
我们对C产品于2012年12月31日的发出计价进行了测试(见索引号(略)),注意到C产品于2012年12月结转主营业
务成本所用的单位成本计算有误,导致多转主营业务成本20万元。审计处理建议:已提出审计调整建议,冲回C产
品于2012年度多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20万元,并相应调整增加2012年末C产品余额20万元。
注释…:(略)
|
|
资料三:
(金额单位:万元) |
甲公司 | 索引号:B1—3 | 存货跌价准备审计表 | 编制:(略) | 日期:2013年3月5日 | 截至2012年12月31日 | 审核:(略) | 日期:2013年3月5日 | | 索引 | 结存成本 | 可变现净值 | 应计提的 跌价准备 | 账面已计提 的跌价准备 | 差异 | A原材料 | 注释1 | 40 | 120 | 0 | 0 | 0 | B原材料 | 注释1 | 200 | 210 | 0 | 0 | 0 | C原材料 | 注释1 | 50 | 55 | 0 | 0 | 0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 小计 | | 2000 | | 0 | 0 | 0 | A产品 | 注释2 | 450 | 590 | 0 | 0 | 0 | B产品 | 注释2 | 280 | 290 | 0 | 0 | 0 | C产品 | 注释2 | 170 | 180 | 0 | 0 | 0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 小计 | | 3000 | | 0 | 0 | 0 | 注释1:原材料可变现净值按照于2012年12月31日的相关原材料市场价格扣除对外转让原材料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相 关税费确定。 我们核对了相关原材料供应商于2012年12月31日的报价、预计销售费用和税费的计算表(索引号(略)),没有发现差 异。审计处理建议:无须提出审计调整建议。 注释2: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按照与2012年12月31日的相关产品销售价格扣除必要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确定。 我们核对了甲公司相关产品于2012年12月31日的售价目录以及预计销售费用和税费的计算表(索引号(略)),没有发 现差异。审计处理建议:无须提出审计调整建议。 注释…:(略) | |
要求:
问答题
针对资料一的注释1至注释3,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相关审计处理建议是否存在妥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如果存在不当之处,简要提出改进建议。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资料一
的注释
|
审计处理建议是否存
在不当之处(是/否)
|
理由
|
改进建议
|
注释1
|
是
|
收到的折扣要抵减相应采购的存货
的成本,如果相应存货已被使用,
要相应调整营业成本等相关的项目
|
按存货结存、使用情况来渊整存货余额或营
业成本等项目
|
注释2
|
否
|
材料已经于2012年入库,应当确认
为甲公司2012年存货
|
—
|
注释3
|
是
|
不能没有收货就冲回相应存货,相
关存货可能在“在途物资”中核算
|
需要进一步检查相关存货发货情况和采购合
同而定。如果合同约定供应商发货即转移相
关原材料风险和报酬,并且于2012年12月
31日供应商已经发货,则不应冲回相应存货,
注册会计师不应提出审计调整建议
|
问答题
针对资料二的注释1至注释3,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相关审计处理建议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如果存在不当之处,简要提出改进建议。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资料二
的注释
|
审计处理建议是
否存在不当之处
(是/否)
|
理 由
|
改进建议
|
注释1
|
是
|
对于尚未发出的存货,虽然已经开具发票,但
仍有可能尚不满足收入确定条件,需要执行进
一步审计程序才能确定是否能够满足收入确认
条件,是否应当纳入盘点范围,不能直接作出
无须调整的审计建议
|
对该事项进一步追查相应的合同或文
件,结合向客户函证等程序,考虑收
入确认条件。以确定是否满足收入确
认条件,是否纳入盘点范围
|
注释2
|
否
|
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前的销售退回是调整事项
|
|
注释3
|
否
|
计价错误导致多结转营业成本应予以冲回
|
|
问答题
针对资料三,结合资料一和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指出资料三所列的存货跌价准备审计表的内容存在哪些不当之处。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资料三所列的存货跌价准备审计表的内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所列示的存货结存成本金额不恰当。用于测试存货跌价准备的结存成本金额应当考虑对存货成本的审计调整的影响。
②原材料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不恰当。持有用于生产的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不应当基于相关原材料市场价格而定,应当参考其所生产产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来确定。
③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计算方法不适当。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需要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而不能简单地直接以12月31日售价为基础确定。
④审计处理建议不恰当。如果正确确定相关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有部分原材料和产成品可能存在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期后情况对产成品可变现净值的影响。B产品期后售价下调,C产品期后停产,都对其可变现净值产生影响。因此题目中“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按照与2013年12月31日的相关产品销售价格扣除必要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确定”不适当。
问答题
针对资料三,结合资料一和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针对A原材料、B原材料和C原材料,以及A产品、B产品和C产品,逐项指出是否存在需要建议甲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并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存货项目
|
是否存在需要建议甲公司计提存
货跌价准备的情况(是/否)
|
理 由
|
A原材料
|
否
|
因为其所生产的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
B原材料
|
是
|
因为其所生产的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
C原材料
|
是
|
因为其所生产的C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
A产成品
|
否
|
因为基于2012年末售价计算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后续售价预
计可能还会继续上涨.不存在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
|
B产成品
|
是
|
期后售价下调10%,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
|
C产成品
|
是
|
C产品期后停产,说明该产品属于被淘汰产品,产品可能无法出售
或售价很有可能会进一步下调,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