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_______
(1)维果茨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哪些高级的心理机能。维果茨基认为,工具的使用使人们产生了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这就使人们不再像动物那样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2)维果茨基探讨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实质,并提出了发展的原因和标志。
①维果茨基认为人类心理发展是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和教育作用下,从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机能发展的过程。
②发展的原因: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制约;儿童在与成人的交往中通过掌握语言、符号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③发展的标志: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各种心理机能间不断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3)维果茨基研究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以下三个重要思想。
①“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儿童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种发展水平与第二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②“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维果茨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理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③“学习的最佳期限”。维果茨基认为,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4)维果茨基分析了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
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学生早年还不能使用语言工具来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是“直接的和不随意的、低级的、自然的”,只有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之后,才能转化为“间接的和随意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机能。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以后才“内化”,转化为内部活动。
(5)对教学工作的启示:①进行支架教学;②教师要不断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反馈,并提供处于其最近发展区内的、难度适当的学习材料;③指导合作学习;④应用于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⑤重视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