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为了减少经济的波动,政府时常要实行以稳定经济为目标的政策。你认为这些政策会有效吗?试述你的理由。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有效性取决于经济所处的状况。在理论分析中,稳定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①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显然,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②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
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当IS水平,LM垂直时,即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2)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时滞效应。现代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的作用不是即时的,而是存在时滞效应。时滞效应包括两种:内部时滞,即着手制定政策所花费的时间;另一种是外部时滞,即政策行为对经济影响的时间。内部时滞可以分为: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时滞是不同的。从西方国家的情况看,一般来说,财政政策从决策、议会批准到实施,需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内在时滞较长,但其作用比较直接,见效快,外在时滞较短。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所经过的中间环节少,内在时滞较短,但它作用比较间接,外在时滞较长。缩短政策时滞,使政策更快地发挥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时滞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消除。这样,在决定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各种政策的时滞,以免政策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
②预期对政策效应的影响。政策的效应如何,还要受到公众对政策本身和经济形势预期的影响。如果公众认为政策的变动只是暂时的,从而不对政策作出反应,那么,政策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③非经济因素对政策的影响。经济政策不是孤立的,它要受到许多因素,特别是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这首先在于制定政策时所应考虑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而且有政治因素,有时政治因素比经济因素还重要。其次,在政策的实施中也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政策难于达到预期的目标。此外,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动、某些重大事件的发生,甚至意想不到的自然灾害,都会影响政策的实施与效果。
以上问题说明,运用宏观政策来调节经济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一无是处,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