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及实现多元化经营,甲公司从20l3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和资本运作。 (1)甲公司有关股权投资资料如下: 甲公司于2015年1月1日以900万元银行存款取得乙公司20%的普通股股份,对乙公司有重大影响。甲公司对该股权采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至年末该股权账面价值为1080万元。2016年1月1日,甲公司基于对乙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以银行存款3800万元增持乙公司60%的普通股股份,至此甲公司持有乙公司80%的股权,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500万元,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4900万元,差额由乙公司办公大楼产生,其账面价值为850万元,公允价值为1450万元,剩余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当日甲公司之前持有的乙公司2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2016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680万元。 2017年1月1日,甲公司又出资1356万元自乙公司的其他股东处取得乙公司18%的股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200万元。 (2)甲公司有关债券投资资料如下: 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以银行存款从二级市场购入乙企业当日发行的三年期债券,该债券面值为2000万元,票面利率为5.4%,实际利率为6%,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日归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期利息。投资日甲企业实际支付价款1968.684万元。甲企业按年计算债券投资利息。2018年1月1日,甲公司因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发生改变,所以在收到乙企业支付的第二期债券利息后,将持有的乙企业债券由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993.6万元。进行重分类的账务处理时,甲公司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1989.534万元与债券公允价值1993.6万元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2018年1月15日,甲公司将持有的乙企业债券出售,收款1993.8万元并存入银行。 (3)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甲公司与乙公司以及乙公司的少数股东在交易前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合并前甲公司与乙公司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甲公司与乙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相同。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问答题
根据资料(1),判断2016年甲公司购买乙公司60%股权是否形成企业合并,说明判断依据。若形成企业合并,分析甲公司在2016年1月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如何计量对乙公司的原有股权,并计算其对合并财务报表损益项目的影响金额。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该项交易形成企业合并。 判断依据:通过2015年和2016年两次投资,甲公司持有乙公司的股权达到80%,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 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应当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甲公司所持乙公司的原有20%股权对合并报表损益项目的影响金额=1100一1080=20(万元)。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合并的定义”和“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知识点。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企业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业务的控制权。 是否形成企业合并,应关注两个方面: (1)取得的企业是否构成业务; (2)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是否引起报告主体的变化,是否形成新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在高会考试中,主要关注是否形成新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1)在购买方的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以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转入当期投资收益。 (2)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以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股权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与购买日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和作为合并成本。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股权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差计入投资收益。
问答题
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企业合并成本,判断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股权在购买日是否产生商誉,若是产生商誉,计算商誉的金额(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企业合并成本=1100+3800=4900(万元)。 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股权的合并成本是4900万元,大于享有的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4400万元,所以是产生商誉的。 商誉的金额=1100+3800—5500×80%=500(万元)。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核的是“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成本的确认与商誉的计量”知识点。 合并报表中的合并成本=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购买日新购入股权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商誉=合并报表中的合并成本一享有的购买日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问答题
根据资料(1),判断甲公司进一步购买乙公司18%股权的交易性质,说明判断依据,并计算该项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中股东权益的影响金额。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甲公司进一步购买乙公司18%股权的交易属于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交易。 判断依据:因为甲公司通过多次购买乙公司的股权达到企业合并后,又自乙公司的少数股东处取得了乙公司18%的股权。 经调整后的乙公司2016年实现的净利润=680一(1450—850)/20=650(万元)。 自购买日持续计算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5500+650=6150(万元)。 新取得的少数股权投资成本1356万元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乙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1107万元(6150×18%)之间的差额249万元应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即对合并财务报表中股东权益的影响金额为249万元。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处理原则”知识点。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不属于企业合并;购买少数股东全部或部分权益的,实质上是股东之间的权益性交易,不得确认商誉或计入当期损益。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问答题
根据资料(2),计算2015年12月31日购入债券的入账价值。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15年12月31日购入债券的入账价值=购买价款1968.684+相关交易费用0=1968.684(万元)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核的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知识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问答题
根据资料(2),计算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16年末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1968.684+1968.684×6%一2000×5.4%=1978.80(万元)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核的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知识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问答题
根据资料(2),判断甲公司2018年1月1日重分类时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18年1月1日重分类时的账务处理不正确。 理由:按照准则的要求,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不能计入当期损益。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核的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知识点。企业将一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该金融资产重分类不影响其实际利率和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
问答题
根据资料(2),计算2018年1月15日甲公司出售债券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18年1月15日甲公司出售债券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993.8—1993.6)+(1993.6—1989.534)=4.27(万元)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核的是“金融资产的处置”知识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在发生减值、摊销或终止确认时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重分类日,该投资剩余部分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