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举例简要评述唐朝和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及其影响。
 
【正确答案】(1)唐朝党争 ①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不同派别的争权斗争,史称“朋党之争”。朝廷大臣分化组合,形成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派相互倾轧四十余年。李党领袖李德裕和郑覃皆出身士族高第,以门荫入仕。而牛党领袖牛僧孺、李宗闵等,多由进士登第,反对公卿子弟垄断仕途。在对待藩镇的态度上,两派各执一词。李党世代公卿,支持唐廷抑制强藩,因为节度使强大影响到他们的利益;牛党大多来自地方州郡,与藩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利害相关,主张姑息处之,希望朝廷承认割据事实。在对待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问题上,双方态度也相去甚远。两党争持日久,最后变为意气相攻。除去不同利害,两党已无明显的政见不同。如当时朝堂宦官擅权,两党争相攀附权阉,以为援助。 ②影响:两党交替执政,相互攻伐,使腐败的朝廷更加混乱。 (2)明朝党争 ①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与唐相似,如明后期朝中的齐党、楚党、浙党只是争权夺利且勾结阉党。另一方面是东林党争。东林党的领袖人物是顾宪成。他为人耿直,主张罢黜奸佞之徒,起用正直之人。他因推举正直人士为阁臣,被神宗降职问罪,后废籍为民。他在常州知府欧阳东风等人的支持下修葺东林书院并在此讲学,与其弟、进士顾允成以及或罢官、或归省的左都御史高攀龙、南京吏部主事安希范、南京礼部郎中刘元珍、南京工部主事叶茂才、御史钱一本、国子助教薛敷教合称“东林八君子”,形成东林学派。他们切磋学问,教授弟子,抨击时政,身在书院,心怀天下,得到大部分士大夫的支持,被称为“东林党”。天启初年,东林党人陆续被起用,东林党人和正直官员地位上升。那些不被容于清流的官员,投靠魏忠贤,形成“阉党”。东林党人坚持斗争,许多东林党人受到“阉党”的迫害。东林党是明朝后期出现的以中下级官员、中下地主及知识分子为主的反对王公贵戚、权臣宦官的政治集团。他们企图以儒家正统思想挽救国家,但在强大的统治集团剿杀下,遭到重大打击。直到崇祯即位处死魏忠贤才有所抬头。后来,东林党的残余势力一直与权臣斗争,持续到南明的灭亡,前后达四十多年。 ②影响: a.东林党争极大地影响着统治阶级的大政方针,各个党派之间互有胜负,使得明朝的政策经常性的变化,导致百姓生活动荡。 b.东林党争表现在官场之上就是党派之间的相互倾轧,斗争中往往只根据是否是自己党派内的人而定罪,所以造成了不少的冤狱。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