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中成药制品,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产品的销售价格均不含增值税价格,假定不考虑除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于2008年4月29日对外报出。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编制的表如下:

利 润 表

2007年度

编制单位:甲公司 (单位:万元)

项目本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35000
减:营业成本15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1000
  销售费用2000
  管理费用900
  财务费用600
  资产减值损失200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列)60
  投资收益(损失以“-”填列2000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500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17360
加:营业外收入640
减:营业外支出500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100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17500
减:所得税费用5000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12500

甲公司2007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及其会计处理,以及在2008年度发生的其他相关事项如下(假定甲公司下列各项交易均不属于关联交易):

(1)2007年11月20日,甲公司与乙医院签订购销合同。合同规定:甲公司向乙医院提供 A种药品20箱试用,试用期6个月。试用期满后,如果总有效率达到70%,乙医院按每箱500万元的价格向甲公司支付全部价款;如果总有效率未达到70%,则退回剩余的全部A种药品。

20箱A种药品已于当月发出,每箱销售成本为20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甲公司将此

项交易额10 000万元确认为2007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并计入利润表有关项目。甲公司为乙医院提供的A种药品系甲公司研制的新产品,首次用于临床试验,目前无法估计用于临床时的总有效率。

假定此项业务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相同。

(2)为筹措研发新药品所需资金,2007年12月1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合同规定:丙公司购入甲公司积存的100箱B种药品,每箱销售价格为30万元。甲公司已于当日收到丙公司开具的银行转账支票,并交付银行办理收款。B种药品已于当日发出,每箱销售成本为1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双方还签订了补充协议,补充协议规定甲公司于 2008年9月30日按每箱35万元的价格购回全部B种药品。甲公司将此项交易额3 000万元确认为2007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并计入利润表有关项目。

假定此项业务按税法规定发出商品时应确认收入。假定此项业务不考虑暂时性差异。

(3)2007年,甲公司下属的非独立核算的研究所研制中成药新品种,为此实际发生研究费用100万元,甲公司将其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假定按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可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4)2008年1月9日,甲公司发现2007年6月30日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管理用办公楼仍挂在建工程账户,未转入固定资产,也未计提折旧。至2007年6月30日该办公楼的实际成本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未发生减值。2007年7月1日~12月31日发生的为购建该办公楼借入的专门借款利息20万元计入了在建工程成本。

假定此项业务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相同。

假定除上述事项外,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

(1)指出甲公司上述(1)~(3)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对不正确的会计处理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上述资料,重新编制甲公司对外报出的2007年度的利润表。

【正确答案】

(1)甲公司上述(1)~(3)项交易或事项的会汁处理均不正确。第(1)项业务有退回条款,需要在确认不退货时登记收入实现;第(2)项业务属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实现;第(3)项业务技术开发费应计入当期损益。

利 润 表

2007年度

编制单位;甲公司 (单位;万元)

项目本期金额调整后本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3500022000
减:营业成本1500010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10001000
  销售费用20002000
  管理费用9001060
  财务费用600670
  资产减值损失200200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列)6060
  投资收益(损失以“-”填列20002000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500 500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173609130
加:营业外收入640640
减:营业外支出500500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100100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175009270
减:所得税费用50003735.6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125005534.4

注1.调整后营业收入=调整前35 000-第(1)项业务调整10 000-第(2)项业务调整3 OOO=22000万元。

2.调整后营业成本=调整前15000-第(1)项业务调整4 000-第(2)项业务调整1 000=10 000万元。

3.调整后管理费用=调整前900+第(3)项业务调整100+第(4)项业务调整60(1 200+10× 6÷12)=1 060万元。

4.调整后财务赞用=调整前600+第(2)项业务调整50[(35-30)×100+10×1)+第(4)项业务调整20=670万元。

5.调整后所得税赞用=[9 270+第(2)项业务调整2 050(3 000-1 000+50)]×33%=3 735.6万元。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