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1)论教育作用和目的。朱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种因素构成的。“理”是精神性的范畴,是创造万物的本源,也是万物运行的目的,是第一性的。“气”是物质性的范畴,是构成万物的材料,也是“理”的载体,是第二性的。教育作用:发挥气质之性中的善性。“存天理,灭人欲”不仅是朱熹对教育目的、作用的表述,而且是其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目的:“明人伦”。
(2)论“小学”和“大学”教育。小学:八岁入小学。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是打基础的阶段。必须抓紧、抓好。教育内容上:“学事”为主,知识力求浅近、具体,从具体的行为训练着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教育与生长发育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教育方法上:一,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二,要求形象、生动,激发兴趣;三,首创以《须知》《学则》的形式来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
大学:十五岁入大学,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深造。教育内容上:要“明理”,在“坯璞”的基础上“加光饰”,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教学方法上:注重自学,提倡不同学术之间的交流。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和《五经》。
(3)论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理学教育的核心,也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朱熹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道德教育的根本内容是“存天理,灭人欲”。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包括: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朱熹的这些见解,已经触及到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动,道德行动接受道德认识的指导,并检验道德认识的正确与否等这样一些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
(4)论读书法。朱熹酷爱读书,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成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六条的内容包括:①循序渐进。②熟读精思。③虚心涵泳。④切己体察。⑤着紧用力。⑥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六条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的局限性在于所提倡读的书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圣贤之书,读书法主要强调怎样读书,不重视书本与实际知识的结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