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题 22.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内容、方法、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代数概念的教学应当遵循它的学习特征,以学生已有的数学概念、生活实例作为学习的起点,作为实施心理过程的对象,最终形成稳定的概念。
阅读以下“比例的意义”(某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节)的教学素材:
【正确答案】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旧知。
提问: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如何求比值?
2.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课件中三幅不同场景的图中都有共同的物体____________国旗,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
二、认识比例,理解含义
1.设计问题:三幅图中的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们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主探索: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引导写出等式例如:2.4:1.6:6:4。共同归纳,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2.提问:
(1)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组织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后找学生发言。)
生: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吗?(小组讨论)
学生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3.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么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引导学生练习。
三、巩固应用
1.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汽车上午5小时行驶了250千米,下午2.5小时行驶了125千米。
(1)分别写出上午、下午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求出比值,看这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分别写出上午、下午的时间与路程的比,并求出比值,看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四、小结
说一说这一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