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1) 菲利普斯曲线是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 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相互关系的曲线。 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 两者具有负相关的函数关系, 即货币工资增长率越高的时候, 失业率越低; 失业率越高的时候, 货币工资增长率越低。 因此, 菲利普斯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由于工资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从而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相当稳定的正比例关系(两者差额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 所以, 通常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替代货币工资率来描述菲利普斯曲线。 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通货膨胀率越高, 失业率越低; 反之则相反。
(2) 在长期, 如果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移动, 换取一定的失业率所需求的通货膨胀率就越来越高, 最终菲利普斯曲线将成为一条垂直线, 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如果经济开始在一个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下运行,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以自然失业率为出发点的一条垂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否认了短期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 由于长期无法消除自然失业率, 任何政府试图以通货膨胀来消除自然失业率的努力, 其结果都是暂时的。 货币主义赞同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