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案例】
    背景
    某工程项目合同工期为18个月,施工合同签订以后,施工单位编制了一份初始进度计划网络图如下(单位:月)。
   
问答题 1.  绘出事件一中调整后的进度计划网络图,找出调整后网络图的关键线路(工作表示),并计算总工期。
【正确答案】调整后的进度计划网络图如下(单位:月)。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  按事件一的网络图,如果各项工作均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特殊起重机械的租赁时间为多少个月?其中闲置时间为多少个月?
【正确答案】如果各项工作均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特殊起重机械的租赁时间为14个月。
   设备闲置2个月。
【答案解析】
问答题 3.  事件二中,工作C应如何安排?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为了减少机械闲置时间,应将工作C开始时间往后推2个月。理由:工作C非关键工作,有2个月自由时差;工作C与工作H之间机械闲置2个月;工作H与工作J之间机械不闲置,故工作C开始时间往后推2个月,如此机械可连续使用,无闲置时间。
【答案解析】
问答题 4.  事件三中,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是否妥当?说明理由。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妥当。理由:当未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或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回弹—取芯法进行实体检验。
   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
【答案解析】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双代号网络图。由初始网络图可知该网络图为双代号网络图,且工作C、工作H、工作J分别处于三条独立的线路上,相互之间没有关联。通过事件一,可知工作C、工作H、工作J只能采用同一台特殊设备,按顺序依次施工,故工作C、工作H、工作J之间存在工艺关系,即工作C与工作H之间应有虚工作相连,工作H与工作J之间也应有虚工作相连。网络图中,各节点的编号应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工作间的先后顺序,由小到大排列,编号通常连续(也可不连续),当工作间的先后顺序发生变化时,网络图节点间的编号顺序相应发生变化。初始网络图中,工作E的结束节点明显比工作H的结束节点要早发生,故编号在前。且调整后的网络图中,工作H完成后,工作J才能开始,所以工作H的结束节点编号应比工作E的结束节点(工作J的开始节点)编号要小。
   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双代号网络图的分析。如果各项工作均按最早时间开始,则从设备第1个月初进场,开始算租赁时间。设备进场后,工作C施工5个月,结束时间为5月底。工作H最早开始时间为7月底,工作C与工作H之间机械闲置2个月;工作H施工5个月。工作H的最早完成时间是12月底,工作J最早开始时间也为12月底,工作H与工作J之间机械无闲置时间;工作J施工2个月。故该特殊起重机械在现场租赁时间为5+2+5+2=14(月),其中设备闲置2个月。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网络计划的优化。网络计划的优化目标按计划任务的需要和条件可分为三方面:工期目标、费用目标和资源目标。其中,资源优化是指通过改变工作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使资源按照时间的分布符合优化目标。通常分两种模式:“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优化,“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资源优化的前提条件是:①优化过程中,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②优化过程中,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③网络计划中各工作单位时间所需资源数量为合理常量;④除明确可中断的工作外,优化过程中一般不允许中断工作,应保持其连续性。事件二中特殊设备使用的优化的目的是尽量压缩该特殊设备的租赁时间,而工作C、工作H、工作J的施工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于是只能通过合理的组织施工来压缩设备的闲置时间,以使整个租赁时间最短。由第2问可知,设备在工作C和工作H间存在闲置时间,如果将工作C开始时间往后推2个月,则可将闲置时间消除,即设备租赁期减少为12个月。
   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结构的实体检验。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有代表性的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结构实体检验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实施,并见证实施过程。施工单位应制定结构实体检验专项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除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外的结构实体检验项目,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宜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方法;当未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或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回弹一取芯法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