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请运用行政伦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评价这位州官的做法。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极为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信件。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公差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心想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公差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州官留在该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看信。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答案要点] (1)自律与他律的内涵。自律是指拥有行政权力的人自觉接受各种监督,自觉遵守法纪规章,自觉保持廉洁情操。公共管理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显然具有强制性的含义,属于外部控制即“他律”所具有的意义。
(2)自律和他律两者的相互关系。自律是权力约束的基础,自律至关重要;行政责任行为的能力最终来源于一系列内化了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而不是来源于外部的规则和程序。内化在行政人员心中的价值观总是能在决策过程中起作用。即使上级不在场、纪律松弛或发生腐败现象,行政人员的内心控制仍然在起作用。他律中,法律和制度的限制和惩罚功能只是建立道德的最低标准。规则制度为公共行政人员面临和解决伦理冲突和伦理困境设定了一些一般性的限制,这种限制是对政治共同体道德最低标准的规范性陈述。
(3)要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认真对待生活中的小事,让腐败无机可乘。 [考点] 案例分析题是比较灵活的考试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关原理、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题的形式也比较灵活,没有一定之规,对于考生来讲,最关键的是能否找到与案例相对应的原理或原则,并用这些原理或原则总结、分析案例中提到的经验、教训、问题,得出结论,提出改进措施。
对此,编者建议:第一,一定明确题干给出的章节及其原理提示,搜索相关的原理,定位原理内容。一般来说,考生首先能够正确答出案例所涉及的原理内容,就能够得到一半左右的分数。第二,在学习中,充分理解和掌握每一章重要原理的中心思想,重点归纳与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原理。第三,平时多留意行政管理的有关现实问题,尝试用行政管理理论思考、分析它们。第四,可以有一定的发挥空间阐述自己的思想,但不要离知识点太远,而且,答题时逻辑应该比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