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20×9年1月1日将持有的乙公司股票进行重分类并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是不正确的。
理由: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能与其他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
更正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3500(2400+11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62(3512-300×10.5)
盈余公积 36.2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25.8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3512(2400+1100+8+4)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50(3500-300×10.5)
其他综合收益 362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
贷:其他综合收益 15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
甲公司变更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并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是不正确的。
理由: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是不可以从公允价值模式变更为成本模式。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85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680(8500÷25×2)
盈余公积 52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68
贷:投资性房地产 8500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1200(8500-7300)
借: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340
贷:其他业务成本 34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0(7300-65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800
甲公司将剩余丙公司债券重分类为可供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是正确的。
理由:甲公司因持有至到期投资部分的金额较大,且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中所允许的例外情况,使该投资的剩余部分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该投资的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会计处理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85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750
其他综合收益 100
本题考核的是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这类题出题的思路总结如下:本不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但却错误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并追溯调整处理,考生需要将错误的追溯调整分录作相反录,涉及损益的,不需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而是直接调整留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