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1)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血小板具有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和吸附等生理特性,保证其生理功能的实现。 ①血小板黏着于非血小板的表面称为血小板黏附。 ②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其致密体、α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 ③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着称为血小板聚集。 ④血小板中存在着收缩蛋白系统,可使血凝块回缩。 ⑤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的诸多凝血因子并可浓缩局部凝血因子,利于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 (2)血小板的功能: ①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指小血管损伤出血后在很短时间内自行停止出血的现象。基本过程包括小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一期止血、初步止血)和血液凝固(二期止血、加固止血)3个阶段。 ②参与凝血: 血小板内含有多种凝血因子。血小板第三因子(PF0)提供的磷脂表面,是许多凝血因子进行凝血反应的重要场所,并加速了反应的过程。PF0有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的作用。PF4有抗肝素作用,利于凝血酶的生成和加速凝血。 ③影响纤维蛋白的溶解: 血小板对纤维蛋白溶解过程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效应。在纤维蛋白形成前,血小板释放的抗纤溶物质可以抑制纤溶过程、促进止血;血栓形成晚期,血小板解体和释放反应增强,参与纤维蛋白溶解,使血凝块重新溶解和血管血流重新畅通。 ④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血小板可黏附在血管壁上、填补于内皮细胞间隙或脱落处、融入内皮细胞起到修补和加固作用,从而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和降低血管壁的脆性。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