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试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后果,阐述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正确答案】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①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以分工和协作的方式进行的,市场则起着分工媒介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这种分工以资本、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水平分工的形成为生产全球化奠定了基础,为每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也使各国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整个地球俨然成为一个大工厂。

②贸易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更为便捷的通信和运输条件的出现、日益先进的贸易手段的使用以及各国政府采取更为开放的贸易政策,全球贸易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商品贸易增长速度加快,规模越来越大,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和最重要的增长源。国际贸易体制和规则更为规范,对全球贸易活动进行规制和调节的范围和作用趋于扩大,有力地推动了贸易的全球化进程。

③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不断加强,使全球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体系更加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兴起和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加强联系和融合,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交易的发展,大规模的资金流动可以在瞬间完成,这使得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快速流动,推动了金融的全球化进程。

④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分支机构,借助母公司与分支机构之间各种形式的联系,实行跨国投资和生产的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和生产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分工、全球生产和要素流动的主体力量。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研发—销售全球一体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兼并、收购、合并的方式组成“战略联盟”,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跨国公司推动生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得跨国公司内部的人员交流、经营管理、产品生产呈现出“无国界”的趋势。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①经济全球化体现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不仅发达国家从中受益,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使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合理优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b.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通过吸引外资在本国投资,为本国创造更多就业条件,扩大劳动者就业,发挥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c.经济全球化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深化扩张,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国内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拉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增强经济竞争力,以从中获取更大利益。

②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长期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主导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进而控制一些国际组织,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落后等,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任重道远。

b.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由于产业链优化升级,不断把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c.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在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世界上的某一国家或地区爆发的危机将会迅速传导至全球,增加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经济风险。

(3)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举措

①“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必须看到,当今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如国际金融危机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金融资本过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的结果。“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②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面对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的风险挑战,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不是一部分国家的独角戏,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实现发展的大舞台。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面对不同国家在生产方式、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要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③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