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1)公债非中性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不仅把公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认为公债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为此,他们还提出了所谓的“公债哲学”,其要点是:
第一,公债的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欠公众的债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
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确保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第三,公债不会对子孙后代构成负担,因为发行公债可以促使资本更多地形成,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从而使子孙后代在偿付公债的负担之后,还能得到更多的财富和消费。
由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把用公债来弥补由于增加支出而造成的政府预算赤字这功、法看作是经济萧条时期刺激总需求的重要途径。总之,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看来,公债的效果是非中性的,即是有益处的。
(2)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样一种推测:在某螳条件下,政府用债券和用税收筹资,其效果是等价的或相同的。西方学者把它称为“李嘉图等价定理”。
新占典宏观经济学不但认为货币政策小能改变产出增长的长期路径,而且认为用公债弥补政府赤字或用减税的办法刺激经济无济于事,因而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即不会带来益处。巴罗认为,不管公债负担落在当代人身上还是后代人身上,李嘉图等价定理都仍是成立的。
【答案解析】